手機看文章
摘要:從樓市4月和5月首周的表現看,“穩”樓市是國家的基本態度,“一城一策”彈性調控雖有利于維穩樓市,但將進一步深化地區分化趨勢。
——盤和林
3月開春,北京等部分一線城市樓市回暖,但從4月的統計數據看,熱度有所下降。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月度數據,4月樓市整體成交量環比下降,庫存總量環比上升2.8%,全國土地市場成交量同環比均縮水,樓市整體略有下落。
那么,今年一季度樓市回暖究竟是純屬偶然,還是回調的“先兆”?樓市未來走向將會如何?
在筆者看來,2019年一季度,樓市之所以出現“量價齊升”的現象,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有人誤導信貸政策有所放松,使得民眾產生預期偏差,引發偏差消費;
其次,正所謂“每逢佳節必花錢”,春節期間,不論是心理、環境還是手中握有的資金,都會刺激民眾的消費行為,加之房地產企業的營銷活動,最終導致房地產市場小幅回暖;
最后,從消費結構看,開盤項目大都是剛需及剛改項目,這部分需求由于結婚、養老、上學等不可抗因素會逐步釋放,形成房地產市場的支撐。
事實上,作為樓市“小陽春”的慣性運行區間,4月和5月的樓市走向尤為重要,綜合來看,未來樓市“穩”依舊是基調,地區分化是特點,穩中波動是長期趨勢。
在樓市發展現“小陽春”后,4月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工作會議再次強調“房住不炒、一城一策”,事實上是對樓市回暖的官方回應,也是對樓市表現的一種預警。從貨幣政策上來看,2019年第一季度,貨幣政策整體上穩中有松,最新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指出,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根據經濟和價格變化形式預調微調。筆者認為,當前,相機抉擇的貨幣政策,某種程度上有利于房地產市場表現,但樓市溫度的遙控器仍然握在國家手中,從國家的態度來看,“穩”將是房地產市場長期態勢。
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2019年4月,全國百城住宅價格環比上升0.28%,漲幅較上月微幅上升,庫存總量環比上升2.8%,其中,一二線城市樓市成交量同比上升,三線城市則同比下降。5月第一周,樓市交易整體遇冷,各城市成交量均下行,其中,北京地區降幅達60%;全國40大中城市市場土地供應量減少25%,其中主要城市成交量減少63%,出讓金環比減少62%。
從樓市4月和5月首周的表現來看,較一季度而言,房地產市場上揚的慣性正在減弱,短期內若沒有政策的刺激,樓市“小陽春”勢頭或將逐步衰減。需要指出的是,樓市能夠彈性回穩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一城一策”的“收放自如”。
一方面,熱點城市的調控政策正在逐步升級,例如,遼寧丹東規定商品住房銷售價格漲幅,陜西西安收緊公積金提取要求,江蘇蘇州土地拍賣設定限價等;另一方面,部分樓市降溫明顯的城市或者樓市本就相對低迷的城市卻有所松綁,例如浙江寧波和內蒙古呼和浩特正在持續的加大住房的補貼力度。在筆者看來,這樣因地制宜的彈性調節,使得樓市總體上不會出現大漲大跌,從而保持長期穩定。
需要注意的是,也正是因為“一城一策”的存在,樓市的地區分化將會更加明顯。比如,在土地供求規?傮w走低的情況下,長三角地區和珠三角地區的土地市場熱度不減,高溢價地塊層出,這也意味著該地區的市場后續或將上揚,而遼寧沈陽、遼寧大連、山東濟南等庫存壓力較大的城市,樓市走勢或將不容樂觀。
此外,自2019年開年以來,剛需和剛改項目成為房地產市場主流,這事實上反映出兩點:首先,在未來可以預見的一段時間內,人口可以形成對房地產市場的支撐,類似湖北武漢、河南鄭州、安徽合肥等人口基數較大的城市,未來一段時間內,房地產熱度仍會持續。其次,剛需和剛改項目受追捧,一方面反映出居民對房地產市場持謹慎態度,另一方面,經濟大環境對未來收入預期的影響,影響到了居民的消費結構和消費水平。
因此,竊以為,從樓市4月和5月首周的表現看,“穩”樓市是國家的基本態度,“一城一策”彈性調控雖有利于維穩樓市,但將進一步深化地區分化趨勢。在未來,人口以及地區開發情況將對地區間樓市差異產生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