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摘要:自莫言之后,中國最接近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大概率會出自地產廣告公司文案或者房企的策劃崗。從樓盤取名,就能看出這幫人的才華:
羅馬希臘維也納,倫敦巴黎日內瓦;
和平街佛羅倫薩,解放路布魯塞爾;
威尼斯下沒有水,普羅旺斯沒有花;
法蘭克福依巴薩,哥本哈根近華沙;
布達佩斯遛過狗,香榭麗舍奶過娃;
朝辭卡薩布蘭卡,暮至阿爾卡迪亞。
周邊有條小河,小區便是“翡翠灣”;對面有座小山包,小區便叫“君臨天下”。
論詩意、論才情、論想象力......隨便派一個人回到當年的滕王閣上,王勃估計要羞愧得跳下來。但一場席卷全國的不規范地名整改風暴,讓這些詩人們遭遇職業生涯巨大的挑戰。據不完全統計,海南、廣東、浙江、山西、四川、江蘇、福建、寧夏、安徽、湖北、山東、貴州、西安等省市已明確展開工作,對居民區、大型建筑物和道路、街巷等地名中存在的“大、洋、怪、重”等不規范地名,進行規范化、標準化處理。根據多地媒體報道,本次被清理整治的地名主要源于起名腦洞大開的樓盤和建筑,諸如萬科、雅居樂、中梁、世茂、德信等知名房企旗下項目都登上整改名單。
此輪地名整治也給開發商們敲響了警鐘,新樓盤取名不能再“放飛自我”,需要避免“大、洋、怪、重”四大坑。何謂大、洋、怪、重?如何定義“大、洋、怪、重”?根據各地已披露的整改辦法和媒體報道可知:
大:指地名在含義、類型和規模方面刻意夸大,地名的專名或通名超出其指代地理實體實際的現象。
洋:指以外國人名、地名命名我國地名,盲目使用外語詞及其漢字音譯形式命名我國地名,以及用外文拼寫我國地名等現象。
怪:盲目追求怪誕離奇,地名含義不清、邏輯混亂、低級庸俗、繁簡混搭、中西混用或帶有濃重封建色彩等現象。重:指一定區域范圍內存在多個地名重名或同音等現象。
認定標準如下:
據了解,不規范地名多出自樓盤名,像什么國會山小區(刻意夸大)、塞納公館小區(崇洋媚外)、皇家騎士酒店(怪異難懂)等等,不一而足。樓盤為何喜歡起“大、洋、怪、重”這樣的名字?優雅的說法是:好的案名不僅承載了項目的含義,更能表達出一個時代的文化圖景。
簡單的說:X格!
一位樓盤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的表述,更接近企業的真實想法:“為了房子好賣,在項目名稱上‘名不驚人死不休’是最簡單的招數,一個真正的好名字,既吸引消費者眼球,又顯現樓盤特質。把這些特質第一時間傳遞給消費者,能夠直接帶動項目銷售,勝過千萬推廣費。好名字往往代表著好銷量、高房價。”
因此,案名成為一個樓盤特別重要的符號。注意力經濟、顏值經濟盛行的當下,做到“吸睛”,你就比對手贏了一半。“案名如何取?怎么樣算是好案名?案名的意義是什么?”在拿下土地、項目定位并且尚未正式推向市場曝光之前,無法做到吾日三省吾身的策劃和營銷總,季度獎金統統減半。
其實,樓盤取名有套路可循。“位于市區的就取‘中心、中央、國際’,河邊的就帶‘江、湖’,靠山的就帶‘山’,郊區的則會清雅一些。具體可參見網易數讀文章《我們分析了54069個樓盤后,發現了中國樓盤取名的套路》。
“但是,現在不少開發商在給項目起名上可謂無所不用,不僅起洋名,還有很多詭異的怪名,‘大、洋、怪’已經成為了一種時尚,這樣不僅誤導了群眾,造成不良社會影響,也拉低了一座城市的形象。”整治風暴緣起
這場不規范地名的整治風暴起因,還需從多年前的全國第二次地名普查數據說起。普查數據顯示,近30年來,我國有6萬多個鄉鎮名稱和40多萬個建制村名被棄,許多有著地方文化記憶的老地名在悄然消失,同時也有眾多新地名在不斷產生。破舊立新的過程中,各種命名亂象也就乘勢而起。
去年年底有關部門聯合下發的《關于進一步清理整治不規范地名的通知》。通知明確:
地名是社會基本公共信息,是國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以來,各地清理了一大批不規范地名,但一些地區仍然存在一些“大、洋、怪、重” 等不規范地名,割斷了地名文脈,損害了民族文化,妨礙了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活動。
今年4月,民政部區劃地名司舉辦清理整治不規范地名示范培訓班,從政策文件解讀、地名管理業務知識、輿論宣傳引導和風險防范化解等方面進行授課講解。各地整治成效顯著,廣東省披露了第一批需要清理整治的251個不規范地名;海南公示了84個需清理整治的不規范地名,杭州梳理出使用不規范地名共479條……
奇葩地名何其多
《盤點了12741個小區,才知道北京小區取名路子有多野》一文中就曾總結了北京開發商個樓盤取名的套路,多個樓盤名確實槽點滿滿。但這個現象并不是一地獨有,近日發布的“海南省需清理整治不規范地名清單”來也是讓人哭笑不得,“太平洋別墅”、“釣魚臺別墅”和“中華水戀”等小區名刻意夸大,“維多利亞花園”、“陽光巴洛克小區”、“夏威夷海岸”等使小區名則屬于崇洋媚外的案例。
更有趣的是,曾經名為“狗嶺”的公園為甩掉土氣名字,硬是改叫重名的“鳳凰嶺”。本文發布前,海南省政府發文回應地名整改,三分之二的業主同意后將推動更名,但會充分吸收意見。本次地名整改風暴,引起社會廣泛熱議,網友們紛紛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有人支持,認為地名都應該有自己的特色,要建立起文化自信:也有人反對,認為改名沒有必要,文明需要包容與開放:
還有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吃瓜群眾:
地名規范化風暴的還在不斷升級,一位參與地名普查的人士感嘆,過去命名的隨意性太大,開發商為了獲得更多經濟利益,將建筑物名稱進行了“不恰當的夸大和洋化”。對開發商來說,未來新的樓盤取名,如何在限制想象力合規的前提下,兼顧品牌調性和文字美感,還能打(hu)動(you)客戶,將會是一個新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