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摘要:在西安、長沙和杭州之后,7月2日,上海成為第四個限制企業購房的城市,業內認為,此舉不失為地方政府通過政策“補丁”填漏洞而針對購房“殼公司”等投機炒房行為的精準打擊,不排除更多城市醞釀跟進。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同一時間,住建部主導推動七部委在北京、上海等30個城市先行開展治理房地產市場亂象專項行動。中央、地方再出“組合拳”劍指市場亂象,業界為之震撼,不少人認為,樓市第三輪調控潮全面展開。
上海加入限制企業購房行列
繼6月24日西安、25日長沙、26日杭州后,7月2日,上海加入限制企業購房大軍。2日晚間,上海出臺規范企業購房的暫行規定,要求自7月3日起,企業在上海市購買商品住房必須同時滿足設立年限已滿5年、累計繳納稅款金額已達100萬元人民幣等條件。此舉與幾天前西安、長沙和杭州3城出臺的政策類似,都是規范企業購房,不同的是,這3個城市直接暫停企事業單位及其他機構在其限購區域內購房。
業內人士分析,之所以多個搖號城市為政策“打補丁”,主要是為了打擊購房“殼公司”等投機炒房行為。有調查發現,部分樓市投機者或中介機構通過注冊多個公司“馬甲”參與新房搖號,以求增大中簽幾率、規避限購。此外,由于新房與二手房間存在套利空間,不少炒房客開始通過公司購房的方式進入已嚴格限購的熱點樓市。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暫停企事業單位買住房,這一舉措有可能繼續為更多個城市仿效,這對緩解市場供需緊張有明顯作用,預計這一政策有望被更多城市復制。
作為一線城市的廣州會跟進嗎?廣州地產經濟學家鄧浩志分析,部分城市對企業限購,確實堵了用企業買房來破限購的漏洞。不過對于如廣州等暫時還沒有搖號賣房的城市和企業買房現象并不嚴重的城市,跟進的可能性并不大。
“這次不是調控,是嚴打!”
6月28日,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中宣部、公安部、司法部、稅務總局、市場監管總局、銀保監會等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在部分城市先行開展打擊侵害群眾利益違法違規行為 治理房地產市場亂象專項行動的通知》,決定于2018年7月初至12月底,在北京、上海等30個城市先行開展治理房地產市場亂象專項行動。
細心的人會發現,這一輪調控,住建部開始主動,推動了七部委的房地產巡查,開始了嚴打模式。
知名地產評論員丁建剛分析,此次打擊的行為和現象非常明確:一是打擊操縱房價房租、捂盤惜售、捏造散布虛假信息、制造搶房假象、哄抬房價、違規提供“首付貸”等投機炒房團伙;二是打擊暴力驅逐承租人、捆綁收費、陰陽合同、強制提供代辦服務、侵占客戶資金、參與投機炒房的房地產“黑中介”;三是打擊從事違規銷售、變相加價、一房多賣、霸王條款、價格欺詐以及限制阻撓使用公積金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四是打擊發布不實房源和價格信息、進行不實承諾等欺騙、誤導購房人的虛假房地產廣告。
“這份《通知》,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都不只是一份房地產市場調控的文件,而是一份整治房地產市場秩序的文件,或許可以理解為:對房地產市場亂象的‘嚴打’。”在丁建剛看來,30個城市先行,以后或許不止這30個城市。
下半年
二、三、四、五線樓市或同時降溫
事實上,6月全國地產調控繼續升級,全國超過25個城市發布調控政策,累計房地產調控政策內容多達32次,累計上半年,樓市調控政策多達192次,相比去年同期的116次調控,增加65%。
在鄧浩志看來,目前海南、長沙等二線城市陸續加碼調控,其嚴厲程度緊跟一線城市,部分政策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總體而言,今年二線城市調控普遍再升一級已成定勢,只有先后之分的區別罷了。
“對于三、四線城市來說,棚改被緊急叫停一大部分。雖然還需要密切關注未來棚改資金審批的情況,但后市降溫是肯定的。”鄧浩志分析,今年下半年二、三、四、五線城市的樓市或同時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