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最近中國書寫一件宏大敘事的大手筆:神舟九號飛船搭載3名航天員飛天,激起國人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自古以來,飛天夢就有,直到近些年,中國人才圓了此夢,可謂不易。
但是,治理高房價似乎更不容易,這些年來政府和房價博弈已經成為國內重大的財經新聞,然而,房價越調控越高基本上是一個規律。和房價斗了十幾年的政策,基本上被視為“空調”。
由于房價有逆轉之勢,不少部委領導開始喊話堅持房地產調控,但是,地方政府堅持調控的并不在多數。然而,這些不多的聲音應當特別關注。
日前,有媒體稱,上海市房管局相關人員接受采訪時表示,上海各區縣交易中心已停止外地戶籍補繳社保辦理房產過戶,非上海戶籍購房者,無論社保還是納稅未滿一年都無法購房,補繳也不行。
在普遍放水的情況下,上海表示從緊,看起來這是一對矛盾的信息,似乎整個政策突然之間再度掉頭了。
然而,我們早就說過,限購政策只不過是一個裝點門面的政策,雖然有些作用,畢竟最厲害的是限貸令和信貸從緊政策。這些年來,能夠激起市場激情的仍然是信貸政策。
與此相反的是,另一個省級救市政策出爐,河南省出臺了《關于支持剛性需求促進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核心的政策是,今后老百姓貸款購買首套房,銀行應執行優惠利率,給予基準利率下浮30%幅度內的優惠。提高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提高幅度原則上不低于原貸款額度的15%。這些政策沒有出我們在2008年提出的振興房地產市場的政策,以剛需為名進行救市,已經成為各地出臺政策的大帽子。而且,河南救市拓寬了剛需的內涵,為救市撕開了更大的口子。
實際上,端午小長假樓市成交依舊火爆,北京住建委公布的網簽數據顯示,2012年端午假期前兩天,北京市住宅網簽量為1155套,較2012年五一假期三天網簽總量多286套,較2011年端午節三天總量多719套。據報道,朝陽區一家售樓處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這段時間來,北京的房價一直在暗漲, 一個月前均價還在18000元左右,現在已近突破兩萬大關。”南昌房地產信息網監測數據顯示,5月南昌市區商品住宅銷售3710套,同比上漲110%,與4月份相比上漲59%,交易量創住房限購政策實施以來新高。當然,也有些地方陰雨連綿,成交量和價格都抬不上去。也就是說,和政策一樣,全國樓市出現了旱澇兩重天的局面。
樓市成交量和價格增加效應帶動了土地市場的驚天逆轉,地王遍地。根據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統計,6月上半月,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重慶、成都、南京、杭州、武漢、長沙等全國20個重點城市的土地市場推出586塊,僅半月環比5月份多出239塊,達到年內的最高峰,推出建設用地2311.4公頃,規劃建筑面積4124.3萬平米,環比5月全月多出1512.1萬平米。房價漲帶動土地漲,土地漲推動房價漲,似乎形成了一個牢不可破的怪圈。更高的價格需要更多的貨幣,更多的貨幣推動價格更高,這也是一個牢不可破的怪圈。兩個怪圈導致樓市政策往往歸于失靈,沒有這兩個怪圈的打破,樓市就會陷入看不見的云霧之中。
中國房地產發展非常不均衡,這客觀上造成了治理樓市問題的難度,一刀切的政策往往造成部分樓價過熱,全國陪同吃藥的局面。后來發現這樣做不行,于是政策就不斷地開一道道口子,沒過多久,全國樓市政策就全線松動。調控這些年來,基本上就是這樣一個規律。新一輪的火爆導致新一輪的政策,新一輪的政策導致全線低迷,再進行一次循環。地方政府不斷的試探底線,不僅僅是試探中央底線,更重要的是試探輿論的底線。地方輪著與公眾打疲勞戰和麻雀戰,開始時大家反應很激烈,最后在經過不斷的騷擾之后,輿論漸漸低下去,新一輪的大松動終于找到了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