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摘要:“建筑業、房地產業的發展模式迫切需要從‘金錢經濟’轉向‘民生經濟’。”著名建筑學家、清華大學教授吳良鏞今日呼吁。
在2013年人居科學國際論壇上,91歲的吳良鏞站著向中外同行做了近一小時的題為“新型城鎮化與中國人居科學發展”的主旨報告。他說,在中國城鎮化的進程中,住房并不單純是一個蓋房子的問題,F在住房總量已經不小,應該注意避免不合時宜的超建問題,房地產的發展應逐步注入社會內涵,應向與城市發展緊密相連的安居過程過渡,努力滿足不同居民特別是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需求。
吳良鏞說,從這個角度看,建筑業、房地產業的發展模式迫切需要從“金錢經濟”轉向“民生經濟”。要將人民群眾的空間需要作為一切空間規劃、建設、生產和分配的出發點和歸宿,兼顧資本效率與社會公平,統籌土地與人口城鎮化,逐步實現人與社會的全面發展。
吳良鏞說,必須把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城鎮化過程。霧霾、江河土壤污染、生態災害等都是目前中國面臨的迫切問題。快速城鎮化驅使房地產的急性繁榮,超高層建筑層出不窮,大規模新城建設甚囂塵上,加上國土規劃、城市規劃工作的缺陷等,綜合導致國土破碎,大量的自然山水、鄉村田園被蠶食。
吳良鏞感慨,2007年他在中國科學院大會上提出“城鄉發展模式轉型”,今天看來仍是重要任務。城鎮化關系國計民生,需要在國家戰略層面進行頂層設計,對于現行的某些城市建設做法,則需要重新加以審視,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吳良鏞說,城鎮化是一個長期歷史過程,無法用某個簡單的目標指標來概括。中國城鎮化率如果上升到70%,將牽涉數億人口,涉及人口、資源、環境、交通、住房等各個方面,因此城鎮化要以問題為導向,抓住“復雜問題的簡單求解”,如在區域尺度上,大致以一省為“基本經濟區”,統籌發展工業、農業、交通、水利等各個系統;在城市與城市群的尺度上,采用有機分散的布局建設發展;宜將縣域農村基層治理作為統籌城鄉的重要戰略,以“縣域”為單元,有序推及農村地區的城鎮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