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爭鋒
在取消預售制的激烈爭論中,有業內人士認為此舉有可能使市場可供房源大幅度減少,從而推高房價。更有人認為,取消預售制,有可能形成新的房地產壟斷。真實的影響,將是什么?
河南亞太人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姚艷秋:
東方既明,房論常青;法律之上,舊土新命。
河南省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宋向清:
為河南百姓安居樂業搖旗吶喊,為中原房產做大做強振臂高呼。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劉社:
深度,高度,知名度,期期有尺度;買樓,賣樓,架橋梁,周周有看頭。
河南尚正行房地產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鞠濤:
取消預售制或造成壟斷
就目前的房地產形勢而言,商品房預售制還不能取消。
房地產對開發商的資金要求非常高。如果現在就取消商品房預售制,會讓相當一部分開發商的資金斷鏈。而在逐步取消商品房預售制以后,可能會造成房地產業某種程度的壟斷,從而形成房價上升的壓力。
另一方面,預售制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市場房源供給量的不足。
現在河南的房地產商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取消預售,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市場房源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如果供應過緊,勢必會造成房價只升不降,這也不是老百姓的初衷。而就目前而言,商品房預售制對購房者沒有實質性損害。
河南省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宋向清:
聯合或兼并有利于市場
商 品房預售制的取消一定會對目前的房地產市場產生沖擊,聯合、合并、退出等一系列動作定會不斷出現,大的房地產企業也會由此催生。但是這個沖擊是積極的,因 為真正受到沖擊的是那些實力不夠,需要依靠預售維持的小開發商,而真正實力較強的房產商不但不會受到影響,還會因為小房產商的退出而獲得更大的空間。
至于寡頭壟斷,我認為不會出現,因為房產項目進入門檻在資質、技術、設備、管理等方面并沒有太高的要求,只是在資金方面有一些要求。如果國家放開資質,讓開發商按照一定程序進入市場,那么就不會形成壟斷。
思想火花
取消,如何取消?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劉社:
大建保障房,逐步取消預售制
從 現在鄭州的住房情況來看,政府應該把社會保障性住房蓋足建好。現在鄭州有100多萬個家庭,只有10%的家庭能夠申請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這樣的社會保障性 住房,而90%的家庭都被排斥在外。而政府認為開發商應該去為百姓建造社會保障性住房,讓開發商承擔了太多自己本不該承擔的責任。
我們在討論是否取消商品房預售制的時候,應該將房地產行業與國民經濟的關系理順。房地產作為現在中國的龍頭行業,拉動了整個中國的發展經濟。而商品房預售制在中國房地產行業的起步階段功不可沒,但是現在的商品房預售制亂象叢生。
商品房預售制降低了踏進開發商行業的資金門檻,導致現在的開發商良莠不齊。現在進入房地產界,只要擁有一個樓盤25%的資金就可以了。一些開發商利用預售得來的資金繼續“囤地”,致使建筑品質無法得到保障。
如 果將商品房預售制取消,就提高了開發商的門檻,使得開發商之間有了優勝劣汰,而現房交易會讓開發商更注重房子本身的品質問題,還降低了銀行的金融風險。但 是現行的商品房預售制,有利于開發商之間的競爭,不會造成大開發商的壟斷,使得消費者有選擇的余地,這樣對消費者也是一種權益保障。
我認為,商品房預售制應該在一定的條件下逐步取消,就目前的市場而言應該改良預售制,抬高開發商的資金比例,允許消費者留全部房款10%的質量擔保金,而且開發商要專款專用。
保留,如何保留?
陽民咨詢機構董事長周陽敏:
取消預售制,讓市場回歸“原點”
房地產行業也是一個金融市場,就現在的房地產開發情況來看,工程進度在80%的時候最缺錢,所以開發商需要預售。但是不可否認,商品房預售制是一種特權行為。
目前,房地產行業的融資手段很單一。在金融結構相對單一時,取消商品房預售制是必然的,但是我認為要回到房地產市場最原始的自發調節的狀態。
房地產交易,這是一種市場行為,而政府不應該控制開發商什么時候賣房子、消費者什么時候買房子。現在的開發商是少了,房屋的供應量也少了,由此造成了供不應求,致使房價上漲。但是政府不能打擊人們的消費欲望。
律師聲音
預售制命運將如何?
應該說,無論是堅挺派,還是倒戈派,都有自己充分的理由來支撐自己的論斷。但如果將預售制放在房地產發展進程以及國家經濟氛圍的大環境中考慮,預售制,將走向何方?
河南亞太人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姚艷秋:
相比“取消”,完善監管更現實
作為一個律師,我接到過不少購房者與開發商之間的糾紛案件,其中大部分是因為商品房預售制而引起的。這些糾紛案件正在呈現上升的趨勢。
但是我還是不建議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如果取消商品房預售制,還不如將各個機構的監管制度完善起來。
商 品房預售制的關鍵問題是怎樣限制問題樓盤。像國外也存在著商品房預售制,他們的房屋預售只是預付全款的一部分。中國的商品房預售制也可以借鑒國外的商品房 預售制度。比如說在預售的時候只付部分的預付款,或者按照工期付款,房子工程進度到25%的時候購房者付25%的款項,進度到50%的時候購房者再付 25%。
另外,只要地方政府一系列的監督措施完善,問題樓盤的出現就會少很多。讓開發商獲得的預售資金全部用在房屋的建設上;購房者可以 在網上與開發商簽訂合同,讓房管局、銀行等部門進行聯機備案,以此來杜絕一房多賣的情況;各個相關部門要對房屋建筑的質量嚴格把關,從此杜絕問題樓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