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新增千億貸款用途明朗化
3月2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國家開發銀行在北京正式簽署《開發性金融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合作協議》,按協議內容,國開行今年計劃新增長1000億元貸款規模,專項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項目建設。
據了解,此次大規模新增貸款目的就是針對今年要開工建設的全國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計劃,而國開行與住建部的合作也不僅僅限于貸款,還包括住房保障投融資機制、住房保障體系建設、資金籌措方案和實施等一系列內容。
1.4萬億元從哪來?
按計劃,今年全國新建的保障性住房計劃總量達到1000萬套,而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提供的測算數據,這一計劃要投入的資金總額達到1.4萬億元以上。盡管在2月24日的全國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會議上住建部與各地方政府簽訂了《保障性住房目標責任書》,而對如此龐大的數目,地方在“軍令狀”面前也直喊窮。1.4萬億元絕不是小數目,要弄到這筆錢,地方政府可見要絞盡腦汁。早在今年1月,國開行剛透露出今年安排保障房建設貸款新增規模1000億元信息,各處地方政府就將目光投到了國開行的錢袋里。江西、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地都已爭先與國開行簽訂了保障房合作協議。深圳也于上月22日正式與國開行簽訂“十二五”開發性金融合作備忘錄。
但對比總投資額高達1.4萬億元的千萬套保障房計劃,國開行的1000萬億元貸款仍顯得杯水車薪。按這計劃,廣東今年的任務為31萬套,已于上月25日分配到各市。而此前廣州市國土房管局局長李俊夫就曾透露,廣州今年在保障房計劃中要投入的資金將高達89億元。而目前仍沒“搶到”國開行專項貸款的廣州提出的是“雙限雙競”的策略,不但以保障房比例作為競地的標準,同時將保障性住房建設資金在土地出讓凈收益中的提取比例從目前的10%提高至13%,以此來緩解保障房建設的資金壓力。
會否改變市場格局?
業內普遍認為今年安居保障房建設計劃對穩定市場有較好的效果,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曾表示,1000萬套保障房責任書,意味著有一半以上的住房市場由保障房代替,將徹底改變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格局。
對于保障房會否真正沖擊商品房市場,業內專家有不同的看法。房地產經濟學家鄧浩志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巨額資金投入到保障房計劃,對于商品房市場目前仍然不會造成太大的沖擊。據他分析,目前巨資建設的保障房計劃是加建公租房,減少經適房,帶產權保障房量反而會變得更少。“城市消費力不同,保障房針對低收入人群,而中層收入者仍然在商品房的市場當中。”鄧浩志認為,保障性住房所針對的群體與普通商品房所針對的人群有著巨大的差異,符合條件申請保障性住房的群體基本不具備購買商品房的能力,哪怕商品房價在目前基礎上大幅度下調。保障性住房的入市基本不會干擾商品房市場原有的供應和需求兩個層面,房地產市場的格局不會發生大的變化。而對于廣州的“雙限雙競”,鄧浩志認為,這會使得用于商品房的土地減少,而增加保障房比例,這對于市場資金的分流和購買力分流更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