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摘要:前國研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表示,房地產歷史峰值出現、實體經濟難以承受高房價導致的高成本而出現衰退、擴張性貨幣政策終結、房地產泡沫破裂……這四個條件出現任何一條,“以土地謀發展”的城市融資發展模式都很難持續。
“今后三年增長6.3%即可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此后增長目標可能調整到5-6%之間。基建房地產投資已過歷史需求峰值,適當調低增長預期,轉向高質量發展,應側重于關注就業、風險防控杠桿率、企業盈利、資源環境可持續性、居民收入增長,消費結構升級這五個方面指標。”
8月26日,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學術顧問、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在2018崇禮(夏季)中國城市發展論壇上說。
談到房地產稅,劉世錦認為,房地產稅還是要征的,政府收入轉入規范、法制軌道。但需要創造制度條件:開放土地要素市場;糾正土地價格扭曲;去除土地超額收益;避免重復征稅。
新形勢下如何擴大內需,擴展增長新動能?劉世錦認為,第一,加快開放城鄉之間土地、資金、人員等要素市場,允許相互流動,優化資源配置。重點是土地制度改革,比如城里人能否到農村買房、小產權房能否合法化、農村集體土地和宅基地能否平等入市等等。
第二,農村人口加快進城,提供均等公共服務,促進這個群體的住房消費,進而帶動其他消費。脫貧攻堅戰有利于提高低收入階層的收入和消費能力。
第三,積極財政政策要把支出重點轉向醫療、養老、教育、社保、基礎研究等短板領域,基建也要圍繞這些領域優先展開。有些基建項目可以后延,防止以后增長大幅下滑。繼續推動國有資本用于充實社保基金。
第四,加快推動行政性壟斷行業改革,重點是石油、天然氣、電力、通信、鐵路、金融等領域放寬準入,降低實體經濟成本,同時帶動這些領域有效投資增長。
最后,應對中美貿易戰的關鍵,是實質性深化改革開放,建設高質量的市場經濟,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全面增強國家綜合實力。加快服務業對外開放,首先是要對內開放,推進旅游、養老、文化、娛樂、體育等消費性服務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