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摘要:近來有不少網友都在咨詢意向樓盤的公攤面積,那么公攤到底對購房者有什么影響?能不能在買房初期就自我估算公攤?公攤大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這里,0352房網為您解答。

如何界定公攤面積
小編在與網友交流中發現,大多數購房者并不清楚如何界定公攤面積。據了解,房子的公攤面積等于建筑面積減去套內面積,而公攤率即是公攤面積除以套內面積。一位購房者說,銷售人員介紹公攤率在15%左右,其他人也是這樣買房,他就沒有去留意公攤面積。另一位購房者則向小編反映,他的房子公攤率是12%,但他一位同事在同一小區另一樓棟所買的房子,公攤率卻是16%。他納悶,怎么同一個樓盤里公攤率還不一樣?
分清套內與建面
市民李女士在市區一樓盤買了一套130平米的新房。日前,李女士在實地看房時,發現房子比她預想中要小很多。
對此,樓盤銷售人員介紹,房子的公攤率在20%左右,除去20多平米的公攤面積之后,套內面積為100多平方米。李女士表示,購房時她對公攤面積不了解,加上銷售人員也沒有提示,她對此未加理會,還以為自己房子的面積是130 平米。
目前市場上樓盤在銷售房子時基本上都以建筑面積來計價,不過大部分樓盤戶型圖上都標明了建筑面積和套內面積,而目前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都以套內面積計價,合同中對建筑面積、套內面積以及公攤面積都有約定。業內人士提醒,購房者在買房時應當注意查看房子的建筑面積和套內面積,詢問銷售人員房子的公攤率是多少,以免買房后誤以為自己的房子“縮水”而后悔。
事實上,由于建筑形態以及產品類型的不同,各個樓盤甚至同一樓盤不同樓棟的公攤率都不一樣,有的甚至相差10%。#p#副標題#e#
公攤如何自我推算
有不少網友反映,買房前開發商宣傳20%的公攤,往往在交房時變成了25%。別小看了這小小5%的出入,眨眼就是幾萬塊錢打了水漂。公攤能不能在看房時就進行自我推算?
自己購買的房子究竟需要承擔多大的公攤,其實是可以自己加以判斷的。由于公攤面積是分攤的共有建筑面積的簡稱,即指各產權共同占有或共同使用的共有建筑面積包括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值班警衛室、為整幢樓服務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積、套內與公共建筑之間的分隔墻以及外墻(山墻)、計入套內建筑面積之外的共用墻體面積。
簡單的來說,只要注意在購房初期注意對項目進行觀察,同一棟樓是一梯一戶、一梯兩戶還是一梯三戶;單層房子是大還是小;是只有樓梯還是既有樓梯又有電梯,公共設施、走廊有多少……只要購房者注意,雖然不能計算出具體項目的公攤,但完全可以對兩個項目之間的公攤大小進行對比。
由于房屋的公攤建筑面積主要涉及的大堂、電梯間、樓梯間、外墻面等因素,剛需在購房時,最好盡可能選擇純住宅小區,以避免大堂造成額外的公攤。而很多樓盤都設計的獨立的單元門廳,也可能提升公攤率0.5—1%。地下室人防設施、用于住戶的設備用房、法規規定的小區配套物業管理用房、居民活動用房等,這一部分面積也會影響1—3%的公攤。
最簡單的方法是,購房者可以看看其樓盤的一層有多少住戶,一棟樓有多少層。一個樓盤的分層的住戶越多,勢必得增加電梯的數量,以及公共走廊的長度和面積,這樣公攤面積就會加大:一梯兩戶肯定比兩梯三戶的項目節約公攤。而在電梯數量相同的情況下,小高層肯定比高層公攤要低,一般小高層帶電梯的(1-12層樓)的公攤比例約為20%;而高層純住宅(12層以上)的公攤比例約為25%,今后還可能更高——即將實施的國家新版《住宅設計規范》明確規定:十二層及以上住宅,設置電梯不應少于兩臺,其中應設置一臺可容納擔架的電梯。”很明顯,可容納擔架的電梯占用的面積比普通電梯更大,公攤也會變得更多。
公攤并非越小越好
公攤面積是建筑面積的一部分,公攤率低意味著購房者得到住宅使用面積大。那么,住宅公攤多少才算合適?
據介紹,國家并未針對各種型的建筑公攤系數指標做出硬性規定,并且公攤系數同時受到限高積率、綠化面積等諸多規劃因薄響,因此無法確定具體指標。不過根據建筑工藝和一般的配套要求,高層建筑、多層建筑有著不同的公共面積分攤系數,且大致在某個具體范圍內浮動。一般來說,30層以上高層建筑住宅公攤率不超過25%為宜;18-30層建筑住宅公攤率在17%-20%之間為宜;18 層以下小高層住宅公攤率應當在13%一17%之間;多層建筑住宅公攤率應當在10%-13%之間。
“公攤率低的普通住宅適合追求經濟實用的購房者,但對于中高端樓盤而言,公攤率高一點,居住會正適。”某業內人士認為,“合理的公攤率是一個綜合平衡的區間。公攤率過高固然會物不所值,但市民如果過度追求低公攤率,就只有減小配套規模,甚至不做配建了。這也會傷害到住宅自身的品質。”
如果將房屋配套用房壓縮到最小,一些公共設施能省則省,這樣雖然公攤會較小,但往往會影響到樓梯的寬度、公共走道、電梯的數量等,住戶的實際使用感受并不一定好;而有的開發商開發的小區配套齊全,將一些休閑、會所等公共用房計入公攤,雖然公攤較大,但也意味著住宅樓的配套設施齊全,這種小區往往整體檔次也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