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摘要:2018年大同將迎來交房高峰期,有近30家樓盤面臨交付使用。一年一度交房時,可能會有不少網友有這樣的疑問:自己房子的實際面積跟房產證上的建筑面積相差甚遠,難道是開發商欺騙業主嗎?當然不是,原因就是得房率的關系,得房率的大小關系到你的實際使用面積的大小,那么,什么是得房率,得房率是不是越大就越好呢?
得房率是指可供住戶支配的面積與每戶建筑面積之比。通俗點說,就是你買了一套房子,實際的套內面積才是你的居住空間,而這個居住空間才是你真正房子的實用面積,也就成了你的“得房面積”,假如說你買了一套建筑面積100㎡的房子,得房率為80%,那么你的房子實際居住空間就是80㎡。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影響著得房率的大小呢?得房率最直接的關聯就是公攤面積的大小。電梯房因為有電梯、電梯等候區等占用公共空間,所以得房率受到較大影響,公攤面積越小,得房率越高,住戶入住不會感覺到壓抑;而得房率較低的房子,建筑面積多套內面積相對少了。那是不是就像人們說的,得房率越高越好呢?
有人認為得房率越高就越好,這不完全正確,太高的得房率意味著公共面積非常小,沒有樓梯、沒有走道,那居住起來就會壓抑、擁擠。很多高層為了減少公攤只設置一部電梯,上下班高峰可想而知要等多久的電梯了,趕上搬家就更慘了,上上下下要跑無數趟,更別提消防安全隱患了。所以不能片面看待得房率,還是要看公攤面積設計得是否科學合理。

示意圖
(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一般的電梯房小高層得房率較高,高層的得房率相對低。樓層較矮的小高層(8-11層)得房率應該在80%-85%左右,電梯層數少不會擁擠生活更加便捷。樓層多的高層電梯房得房率適宜在75%-80%之間,公共區域顯得寬敞氣派,公攤面積也不會太多,相對實惠。所以買相同建筑面積的房子,多層的套內面積要多于高層的套內面積。
總之,得房率太低不實惠,得房率太高又不方便,所以得房率不求太高,只求合適就好。最后小編要提醒購房者,買房時盡量多了解樓盤房屋的信息,簽合同時仔細研究有關房屋價格、面積、交樓標準這些詞,切勿聽信開發商的一面之詞,到時候吃虧的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