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型城鎮化建設之路如何走?12月12日至13日在京召開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明確地回答了這個問題,對下一步我國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提出了諸多新要求。
會議指出,推進城鎮化必須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出發,遵循規律,因勢利導,使城鎮化成為一個順勢而為、水到渠成的發展過程。確定城鎮化目標必須實事求是、切實可行,不能靠行政命令層層加碼、逐級考核,不要急于求成、拔苗助長。推進城鎮化既要積極、又要穩妥、更要扎實,方向要明,步子要穩,措施要實。
會議提出了推進城鎮化的六項主要任務: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鎮建設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優化城鎮化布局和形態,提高城鎮建設水平,加強對城鎮化的管理。會議強調,要按照嚴守底線、調整結構、深化改革的思路,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優化結構,提升效率,切實提高城鎮建設用地集約化程度。耕地紅線一定要守住,紅線包括數量,也包括質量。城鎮建設用地特別是優化開發的三大城市群地區,要以盤活存量為主,不能再無節制擴大建設用地,不是每個城鎮都要長成巨人。按照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形成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的合理結構。減少工業用地,適當增加生活用地特別是居住用地,切實保護耕地、園地、菜地等農業空間,劃定生態紅線。按照守住底線、試點先行的原則穩步推進土地制度改革。
會議指出,城鎮化與工業化一道,是現代化的兩大引擎。走中國特色、科學發展的新型城鎮化道路,核心是以人為本,關鍵是提升質量,與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城鎮化是長期的歷史進程,要科學有序、積極穩妥地向前推進。新型城鎮化要找準著力點,有序推進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深入實施城鎮棚戶區改造,注重中西部地區城鎮化。要實行差別化的落戶政策,加強中西部地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引導產業轉移。要加強農民工職業培訓和保障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努力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質量。在具體工作中,要科學規劃實施,加強相關法規、標準和制度建設。堅持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城鎮化發展模式。
會議認為,在我們這樣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實現城鎮化,在人類發展史上沒有先例。城鎮化目標正確、方向對頭,走出一條新路,將有利于釋放內需巨大潛力,有利于提高勞動生產率,有利于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和共同富裕,而且世界經濟和生態環境也將從中受益。
根據會議傳遞的信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取得顯著進展。2012年,城鎮人口達到7.1億,城鎮化率基本達到世界平均水平。
上一篇:杭州土地新政:土地競價溢價率統一調整為35%
下一篇:土地市場熱 全國首現住宅土地設置溢價率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