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摘要:房產證難產的背后原因是什么?本報記者通過走訪政府職能部門、開發商、投訴業主了解到,商品房從項目規劃立項、建設開工、銷售交房至業主產權證辦理,需要上百個審批程序和報備要件,并交納數額可觀的政府規費、稅費。
房企在整個項目開發、銷售及產權證件辦理的過程中,有一個環節出現違規、產生應繳未繳的費用、報備要件不全及信息不準等問題,就會造成后續其它開發流程的工作擱置,最末端的房產證辦理由此拖延。
總而言之,房產證難產的原因復雜繁瑣、各不相同,尤其是業主購買了違法建設、違規預(銷)售的房子,房產證的落地更是難上加難。本期樓市周刊,本報記者結合走訪調查結果和典型投訴,對房產證難產的原因進行簡單梳理,再次提醒購房者置業一定要選五證齊全的商品房。為保護投訴業主的人身安全,文中所涉及投訴人的姓名和小區隱去。
房產證難產 業主心急如焚
“我于2003年在太原五龍口街某回遷小區,購買了一套98平方米的房子。從入住至今,項目一直沒有辦理房產證。每次業主和開發商交涉,開發商都說盡快盡快,但辦下房產證的時間就是遙遙無期。”一提起房產證,太原市民劉先生滿肚苦水。
家住和平北路某商品房小區的退休職工王蘇先生告訴記者,他在2004年購買了這個小區的房子。時至今日,小區內的5座樓中僅有他居住的A座樓沒有辦理房產證。其它樓的業主在前幾年陸續拿到房產證,數百戶人家等房產證少則六七年,多則十余年。像他這樣沒拿到房產證的業主還有幾十戶,他很想知道自己為什么拿不到房產證。
還有一位2005年購買期房的杜先生,已經收房近7年,但房產證至現在沒有蹤影。開發商對待業主的質詢總是躲躲閃閃,特不耐煩。房產證拿不到手,意味著業主無權對自家房子進行轉讓、產權分割、遺產贈與、抵押貸款等處置。
記者走訪省城某知名房企的高管了解到,一個立項用地、規劃建設完全合法合規的商品房項目,從項目取得商品房預售證開售,至交房為業主辦妥房產證的周期為3年至5年。這位高管2005年購買的合法商品房,在全家入住5年后才辦妥了房產證。
上述高管稱,如果項目立項用地、規劃建設存在違法違規行為,需要房企對違規行為進行整改并交納罰款,經對應政府職能部門審批合格后,才能依法依規辦下項目的大房產證。整改及重新審批合格的時間有多長,因房企整改效率不確定,不得而知。房企拿到項目的大房產證后,再收集購房業主的結婚證、身份證、購房合同發票及繳稅單據等必備要件,到房管部門辦理業主的小房產證。
記者了解到,在2013年之前,省城各類房企通過借用棚戶區改造、國企改制、新農村建設、舊城改造、城中村改造等工程及項目名義先建后批、違法銷售的項目大量存在。直接導致部分業主因多年前購買了違規建設及銷售的房子,至今無法辦理房產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