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受“新國十條”和一系列相關樓市調控政策影響,我市的住宅市場漸冷,而與之相反的是,商業地產卻走出了獨立行情。總建筑面積43萬平方米的大同商品城、占地176.4畝的東信廣場,珠聯璧合,欲在城南搭建起集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為一體的現代化商貿平臺,打造一個輻射晉冀內蒙古的現代化、集約化、品牌化的“一站式購買”商品集散市場和博覽交易中心,共同上演一出“城南也瘋狂”。
而占地面積近360畝,總建筑面積80余萬平方米的東小城,則盤踞在古城與御東新區的交界處,建成后,將組合成超級復合業態商業集群,囊括主力百貨、大型超市、電器數碼、家具家居、品牌專賣、美食餐飲、星級影院、康體健身、休閑娛樂、美容護理、主題公園,快捷酒店……集購物、娛樂、餐飲、休閑、商務、文化、旅游、觀光、金融、家居、體驗于一體,開啟大同城市商業發展新紀元,繼續演繹東關的商業傳說。
商業地產突然華麗轉身,成為開發商眼中的主角,一場奪人眼球的商業地產大戰也在暗潮涌動。最近兩三年建設的新地產項目幾乎到處都是商業地產的影子,御鑫亮城、太陽城等一些新型社區都規劃出了門面店,水泉灣·龍園商業面積達5萬多平方米,設有獨特的社區商業內街;御錦源除有一座商業綜合體和底商商鋪外,還建設有一條具有地中海特色的商業風情街;凱德世家更精心打造出金融一條街。
商業地產進入了白熱化的角逐,比比皆是的商業地產項目引發了白熱化的競爭,總建筑面積近6.9萬平方米的5A級商務寫字樓大有廣場一度受到熱捧,桐城中央二期、三期的寫字樓和商業配樓引人關注。此外,凱德世家打算引進百盛購物中心、紫潤芳庭打算引進北京王府井百貨、凱旋城打算引進家樂福大型連鎖超市……種種跡象表明,我市的商業地產即將迎來發展的黃金階段。
商業地產的快速升溫走俏,使得暗流洶涌的樓市資金開始向商業地產轉移。一時間,開發商“造商”的速度和雄心震驚了整個房地產市場。業內人士分析,商業地產的開發商與商業地產的運營商是完全不等同的兩個概念,一個成功的商業地產運作,必須要對當地經濟水平、人口數量、消費能力、城市資源做準確估量,對體量、業態做科學規劃,并能從投資潛力、保值增值和資金避險等角度來審視自己的項目,假如只是趨之若鶩地盲目開發,其結果很有可能是大量空置。
此外,商業地產不應僅止于購物,應該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擁有旅游、文化、休閑等其他功能的多元化業態模式,只有業態不斷充實,打破傳統的商業模式,隨著消費的升級,供應也才能不斷升級。個性化、時尚化,分層消費和主題商業模式將是日后商業地產開發研究的熱點所在。因此,做長期打算,培養專業水準,以及二者的結合,才是旺盛、成熟商業地產的基石。
上一篇:各部門聯動整治柳港園小區就整改進行詳細部署
下一篇:社區環境漸漸成為了大同買房者首選的品質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