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龍地產屋漏偏逢連陰雨
大龍地產曾在北京土地市場頗有傳奇色彩,2009年11月,大龍以50.5億元天價競得天竺開發區22號住宅用地,最終成交樓面價格高達30000元每平米,一舉摘得當年北京“地王”稱號。然而不到3個月,北京市國土資源局就撤銷了大龍地產22號住宅用地的資格,同時對2億元競買保證金不予退還。
屋漏偏逢連陰雨,被罰沒2億元后,全國性的房地產重拳調控再次襲來。大龍地產公告稱,掛牌轉讓京洋公司93.45%的股權后,將會為公司2011年直接帶來約36122.92萬元的利潤。業內分析指出,2010年被罰了2億元的土地保證金,定向增發又失敗,當前調控加強,信貸收緊,大龍資金鏈必然緊張,此舉正是為了緩解公司資金壓力。
昔日北京樓市地王大龍地產如今竟然淪落到變賣子公司的地步,房地產市場資金緊缺形勢已經逐漸顯露。因“假地王”事件名噪一時的大龍地產日前發布公告,公司董事會同意將其旗下京洋房地產93.45%股權及債權以8.2億元價格賣給春光置地,被指因缺錢“壯士斷腕”。
前7月地產并購超2010年全年
北京中原地產三級市場總監張大偉表示,房地產資金杠桿率達到歷史最低,代表了房地產行業的資金壓力驟升,目前已經開始出現因為資金壓力而被迫開始出售項目的案例。出售資產比賣房子要容易而且快很多,出于資金周轉的需要,并購的案例在逐漸增加,下半年這一趨勢很可能繼續加強。
除了個別地產商現金流出現嚴重緊張形勢之外,整個房地產行業目前都面臨“缺血”的狀態。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今年1至7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資金杠桿率已經跌至2.48的歷史最低點,2009年下半年該數字仍為3.36。
大龍地產“賣子求生”的窘境并非個案,在地產行業處于“冰河期”之際,房企正掀起全國性的并購熱潮。據北京中原地產統計市場公開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房地產行業內公開的股權并購已經高達62宗,總涉及金額達到175.39億元,相比2010年同期的36宗及86.85億元分別上漲了72.2%及101.9%。2011年前7個月市場總并購已經超過2010年全年165.25億的規模。
上一篇:高爾夫新政即將出臺 違建將進行極端整治
下一篇:房地產市場秘密游戲 浮出水面的樓市“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