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不僅是中華的古老藝術,也體現了一定的文物價值。是一個國家發展過程中遺留的歷史痕跡。
從法律上講,我國文物保護法只規定對文物古建要“合理利用”,但無“合理利用”的具體標準。一些占用文物古建的房地產開發商表示,“只要大體結構不破壞就行,至于雕刻、石碑、浮繪等附屬物,也只能拆掉、移動或更換。”
“合理利用”無具體標準
“對文物古建的‘合理利用’,本來是文物保護理念的進步,但在實際操作中卻走了樣。”南京博物院原院長徐湖平認為,為盡快獲得利益,很多地方在建別墅、開餐館及會所,將公共文化資源變成了私人經營場所,留下了諸如明火控制不嚴、電線老化等安全隱患。
2010年底,南京修改了相關房產開發政策,規定建設用地“先考古勘察,后出讓地塊”。考古部門可在土地出讓或古建商用前進行考古發掘或文物鑒定,這樣有利于文物古建的保護及土地的后續規劃。
記者最近在部分省市調查發現,文保單位讓位地產開發以及變身別墅、餐館并非個別現象,文物古建正被經濟利益所裹挾,其保護狀況令人擔憂。
陳誠公館變身“豪華餐廳”
南京江寧區的將軍山,因明代歸葬開國大將沐英及其后代子孫靈柩,形成一座規模宏大的“明代功臣墓葬群”,很有考古價值,屬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然而,記者在現場看到,開發商在墓葬群內及周邊大興土木,山坡被推平,墓碑被移走,周圍地勢已被墊高,墓道上鋪設了地磚。沐英子孫墓已被掩埋在獨棟別墅的綠地下面,其余附墓僅剩一兩塊小石碑,難以辨認。
劉伯承舊居因80多年前劉伯承等先輩在此成立中共重慶地委軍事委員會,并發動“瀘順起義”而成為重慶文物保護單位。如今,這一舊居變成了“光架架”,不僅垃圾遍地,周邊土地也被建筑擋板圍起。
位于重慶的文保單位陳誠公館,現已變身為每平方米售價兩萬元左右的某樓盤“豪華餐廳”。記者在現場看到,這一建筑的原有裝飾已多處損毀,其中的上將廳、建國廳被改裝為會議室、接待室,其他各廳被設置成為餐廳包房,安裝了豪華燈飾和吊頂,地下室也被改建為廚房和酒窖。據介紹,這里可同時容納近200人就餐,人均消費600至800元。
上一篇:碧桂園逆市而上首次登胡潤百富榜成為復蘇焦點
下一篇:石家莊多數土地名花有主均以“底價”出讓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