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土地證,不能上市流通買賣,一直被視作小產權房的最大風險。如何繞過這道“坎”?售樓人員告訴記者,以往轉讓房屋時,多是到村委會辦簽字蓋章,修改一下原買房人與村委會的合同,村委會實際上承擔了房屋交易管理者的職能。而現在他們采用的是一種“新模式”。
“養老國際公寓”開創70年會員制地產模式,會員資格可繼承、轉讓、兼具投資價值,一代投資,四代受益……現場宣傳資料只字未提產權,但70年的會員制承諾看起來也很“誘人”。
“這些房子肯定拿不到大產權證。”售樓員表示,“這是村集體產權的房子,但也跟小產權房不一樣。因為這里沒有引入外來開發商,‘養老國際公寓’的開發商是宏福集團,而宏福集團就是鄭各莊村的企業,鄭各莊實行的是村企合一。”
這樣的說法究竟能否站住腳?此前,國土資源部執法監察局巡視員王宗亞明確表示,小產權房是占用集體土地搞建設,并向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成員銷售的商品住宅。
無論是之前的宏福苑,還是如今在建的“養老國際公寓”“水城御墅”四合院,都在對外銷售。對此,售樓員直言不諱,“您可以比較下,周邊的商品房品質不一定比這強,價格都要高一些,再說這里還有大量溫泉設施,買不買您自己掂量。反正現在很多城里人都到我們這來買。”
“小產權房會不會被清理?”對此,售樓員告訴記者,像宏福苑、“養老國際公寓”“水城御墅”四合院等將來都會進行確權登記,而且規模這么大,人都住進來了,誰會把這些房子拆了? 售樓員進一步解釋說,“其實大、小產權房沒多大區別。大產權房不過就是70年的使用權,而一旦業主購買了我們這的房子,可以通過實行70年的會員制保證業主享有70年的使用權,而且我們還可以進行回購托底……”
據了解,曾被國土資源部列為全國掛牌督辦案件的北京懷柔區的“水岸江南”小產權房,被強制拆除。專家認為,不能任由小產權房繼續蔓延,相關清理措施不能懸空。
國土資源部有關負責人近期表示,對“小產權房”的試點清理工作,國土資源部將聯合有關部門,選擇部分問題相對突出的地區,穩妥有序開展試點工作,在此基礎上為啟動全面清理“小產權房”做好制度和政策儲備。
上一篇:樓市會不會重演2009年小陽春之后的絕塵而去?
下一篇:遼寧整治“霸王條款” 劍指商品房銷售等五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