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務院15日印發通知,發布《蘆山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規劃》明確用三年時間完成恢復重建任務,使災區生產生活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得以恢復并超過震前水平,為到2020年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規劃》范圍為極重災區和重災區,包括雅安市蘆山縣、雨城區、天全縣、名山區、滎經縣、寶興縣等6個縣(區),以及成都市邛崍市的6個鄉鎮,共102個鄉鎮,面積10706平方公里,2012年末總人口114.79萬人。
《規劃》提出要實現災區戶戶安居有業:全面完成城鄉居民住房恢復重建,災區群眾住上安全、經濟、實用、省地的放心房;就業創業環境不斷改善,有勞動人口的家庭至少有一人穩定就業。民生保障提升;社會事業得到較大發展,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因災受傷致殘人員得到妥善安置,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升。
關于資金來源,《總體規劃》提出,中央財政統籌現有各類資金,實行總量包干,分年安排,支持災區恢復重建。分配地方政府債券規模時,考慮蘆山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因素,適當增加對四川省的支持力度。四川省要通過調整支出結構集中財力用于災后恢復重建。
不過,相比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的重建規劃,此次重建則強調社會資金。“引導社會捐贈資金在規劃框架下認建或承建恢復重建項目。通過企業和居民自籌資金、銀行貸款等多渠道籌措災后恢復重建資金。市、縣政府統籌優化財政資金使用,通過貼息等方式,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吸引更多社會資金參與重建。”
汶川地震災后重建作為當時擴大內需的引擎,四川本地專家對《第一財經日報》說,目前地方財政收入增幅減緩,以及刺激性財政政策的退出,政府投入的財力有限,困難會比上次大得多。因此,此次總體規劃相比汶川而言,是以恢復為主,而不是以提升發展為主。
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上,《總體規劃》提出,以恢復現有公路功能為主要目標,盡可能利用原有設施,修復受損路段,加固受損橋涵,完善排水防護和交通安全等設施。而汶川地震后,災區群眾普遍認為,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建設前進了二三十年。
不僅如此,相比汶川地震重建規劃,以及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重建規劃,蘆山地震的總體規劃的重建原則中新增加“創新機制”,要求“以改革創新促恢復重建,積極探索災后恢復重建新思路、新機制、新辦法”。
考慮到不可能再復制汶川對口援建的模式,四川社科院課題組曾經建議采用“政府+部門+企業+災區”的立體化對口援建機制。即由四川省內地市州對口援建重災鄉(鎮);國家部委的政策、資金和項目支援;中央企業和省內國有企業為災區產業重建引入資金和項目。
但是,《總體規劃》只是提出,“加強中央企業對災區的支持,建立四川省內對口支援機制,充分發揮災區干部群眾主體作用,調動市場和社會力量,全方位、多層次參與災后恢復重建,形成強大合力。”
在城鎮居民住房的重建機制上。《總體規劃》就提出,政策支持與市場運作相結合,吸引民間資本和社會資金參與城鎮住房恢復重建,允許居民按照統一規劃自主聯建。老城區住房恢復重建與老城區改造,特別是與棚戶區、城中村改造結合起來,采取保障性住房、商品房、商業服務、配套設施整體開發模式進行建設。對自愿到其他市縣落戶的群眾,按相同補助政策給予現金補助。
上一篇:平安2.60億英鎊入主英國 不動產投資超150億
下一篇:山西汛期:119萬人受災 2萬多間房屋嚴重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