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和“墅”猶如一對戀人,沐浴著和風,走在浪漫熱情的“春天里”。當別墅戀上山,當“廬”戀上山,一部浪漫的《廬山戀》正在中國的房地產界掀起一股熱浪,進而引導著中國山居地產進入《全城熱戀》。山居地產正迎來自己的“春天”,而這部地產大片無論是影響力還是號召力都將在中國的房地產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廬”之山戀在業內如此盛行?是什么孕育了“廬”之山戀的溫床?
一、“廬山戀”之風勁吹正盛 新概念“山里人”受青睞
中國住宅市場歷經10余年,已經步入成熟階段,但同時也進入一個瓶頸時代,很難在發展上能夠有所創新和突破。特別是在核心城市,留給開發商要做的更多的是產品本身的升級和深化,隨著調控常態化,留給媒體發揮的空間越來越小,因為畢竟媒體不是做產品的,更多的則是要在產品宣傳上下功夫。
近幾年隨著國人財富的積累,相應地出現了房地產市場日漸細分的趨向,許多大的地產商紛紛開始搶占下一輪價值高地。在一線城市房地產市場發展較成熟、競爭日趨激烈,以及當前趨緊的政策環境下,房地產開發熱點向二三線城市轉移。由于住宅價格上漲先于并快于商業地產,住宅與商業的長期背離將導致商業地產價值重估的出現,而目前城市化、人均收入等宏觀經濟數據完全能支持商業地產的規模增長,尤其第三產業服務業的迅速發展更是增加了商業地產的需求,預示著商業地產擁有較住宅更大的發展空間。
市場變了,傳媒的立腳點也必然會發生變化。誰能在市場的變化中找準方向,誰就能贏得市場先機。開發商是這樣,媒體也是如此。
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自由支配時間的增多,一個休閑時代正在到來。“5+2”的生活工作方式,三個黃金假期,私家車的普及,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網的建設……人們的休閑需求不斷膨脹。旅游作為休閑的一種方式,也在從單純的觀光向度假轉變,結合了旅游休閑度假與房地產開發的旅游地產正醞釀著新一輪旅游和地產經濟的興奮點,成為休閑市場和房地產市場消費的新趨勢。
一時間,度假地產與商業地產成為兩大時代主流,除此以外,多種復合型物業也開始出現。然而,在行業整體面臨資本與政策困局的情況下,房地產市場的大浪將沖向何方?政府、開發商、市場、環境等各個方面在這一時代的十字路口應該如何抉擇?
傳媒的力量是偉大的,優秀的傳媒除了專業性外,更要有前瞻性。盡管目前的旅游地產正在興起且方興未艾,但是其成熟度的實現還需要大家的努力。在中國,旅游地產僅僅處在一個概念時期,很不成熟,很多項目并不具備旅游地產條件,要成熟起碼還要幾年。
但是旅游度假地產一定會引領未來房地產市場,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傳媒的作用就是要引導開發商和購房者做出正確的選擇和判斷,日漸興起的一個產業誰最專業?誰最有話語權?安家傳媒擁有強大的專家資源和系統的研究體系,正在發揮著其媒體價值的作用。
4月11日在北京舉行的亞太旅游協會成立60周年慶典暨年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出席并致辭。他強調,加快發展旅游業,是擴內需、調結構、促就業、惠民生的重要舉措。在今后五年中,中國政府將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多策并舉,把旅游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而且還據說,現在旅游部門也已經作出實質性的調整。
房地產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而現在又提出將旅游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由此可見,房地產與旅游的結合必然是支柱中的支柱。旅游地產也必將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完成歷史性的使命。
由于安家傳媒的正確引導,現在業內對旅游地產的認知度越來越強。從宏觀的地產業到細分的旅游度假地產甚至山居地產,看似范圍的縮小,實則越做越大,旅游度假地產隨著日益成熟的開發,必將吸納更多的開發商和購房者參與到這項事業中來。
山與別墅的完美結合,讓人們對住進山里充滿了期待,對做個新時代的“山里人”更是充滿了無限遐想。
上一篇:太原力推五大工程 爭做“國家環保模范城市”
下一篇:強大的力量決定房價 力態越弱量價越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