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弘揚中國文化的“易博園”若能在海南落建,那將對海南的文化發展帶來巨大的益處,但如果只是借易學之名粗暴的圈地建房,讓國學淪為圈地的“嫁衣”就顯得不倫不類了。
凝聚中華幾千年文化精髓的易經文化在當下社會正逐漸淡去身影,曾仕強先生為弘揚國粹精華四處游走講學,并把易經之道融入商道之中,提出易經管理、人倫關系與企業倫等著名觀點,被譽為中國式管理大師、華人三大管理學家之一……獲取無數榮譽的曾仕強先生在易經國學上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011年6月15日先生在海南省圖書館報告廳舉行“中華易經文化與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主題講座,受到海南旅游業界關注。在瓊講學期間曾仕強曾赴臨高縣實地考察,并表示對臨高縣高山嶺的自然環境非常滿意,這個海南省級自然保護區讓曾仕強先生印象尤為深刻。一切似乎注定,大師的國學之游職位臨高縣高山嶺而來。
臨高縣2010年全縣地方財政收入6.12億元,而大師為這片他看上這片山水定價為200億元,如此巨額的投資仿佛沒讓臨高縣興奮起來,對此臨高縣地方政府并未作出相應說明,大師豪擲的200億如泥沉大海般廖無聲息,整個事件也變得撲朔迷離。
“老曾之言,圈地之笛,嬉笑怒罵,皆為國學。” 曾仕強先生雖未備東坡之酒,但已顯彷徨之“醉”,這位臺灣易經國學大師欲斥資200億人民幣,在臨高打造占地25000畝“易博園”,這個規劃用地面積超過3個上海世博園,堪比6倍頤和園的“國學勝地”被指“借雞下蛋”—盜用國學之名行圈地之實。海南是否會繼推出旅游地產后,再次閃耀上線“易經地產”?
然而這樣一位無數光環加身的國學大師唯獨相中了被人冠名“文化沙漠”之稱的海南,而在海南選中的偏偏是臨高縣,并非三亞海口這樣本地文化與外地文化激烈交錯的地區。一種優秀文化的傳播需以聚集人氣為基礎,脫離個體因素何來傳播;經歷數十年發展的海南早已不是“蠻荒孤島”的原狀,隨著國際旅游島的建設,各方建設正積極健康的向上發展;在海南發展大潮中率先崛起的海口三亞如嗷嗷待哺的嬰兒,亟需文化營養的汲取,而國學圣地的選擇恰恰放棄了這些地區,轉而選擇了自然景區的臨高縣高山嶺,是偶然還是有意?
上海世博園的面積僅占它的1/3,如此磅礴的大手筆到底要向人展示什么?只因“我”看上了這片土地,所以讓“我”以國學之名來將其“拯救”之吧,一個省級單位的自然保護區就因曾仕強大師先生覺得自然風景不錯,就擬圈地25000畝以國學之名建“易博園”。來自北京的網友“熊貓老大爺”說,以前搞地產就是赤裸裸的要塊地,后來進步一點,需要點說頭,最先開始的是高爾夫地產,接著旅游地產出籠,后來又是藝術地產,再來出現了遺址地產,但是什么都不必這個“易經地產”來得忽悠厲害。
臨高縣高山嶺是海南省級自然保護區,目前當地旅游部門在此建設了旅游服務設施,以接待海內外游客。有天涯網友指出高山嶺已是臨高縣未被開發的最后一塊處女地了,國學大師如此高調的叫價要地讓他很是擔憂這最后的凈土。
上一篇:40多家房企業績注水 2011樓市行情不容樂觀
下一篇: 廣州下發行業調節基金規定 達七種情況即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