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網絡統計的數據顯示,2011年1月武漢商業地產銷量平平,但2、3月武漢限購令開始發酵之后,商業地產銷售開始出現井噴。數據顯示,2011年3月武漢寫字樓+商鋪成交超過2600套,占今年上半年成交總量近30%。
被政策擠出的資金流向哪里?從2011年以來商業地產的量價走勢時間表可看出端倪。
一從事商業地產銷售代理的公司副總對記者透露,商業地產從2010年開始飆升,但2011年1月只有不足6成的項目售價上漲,2月由于市場對調控開始有預期,將近9成的項目開始漲價,并在3月進入峰值。“我們代理的樓盤就是當時入市的,定價比一期漲了近15%。”
21世紀不動產研究員對記者表示,住宅樓盤限購,投資性資金買樓意愿被壓抑,無任何限制的商業地產成為最好的替代。以二手房為例,據其統計,2011年以來投資性占比,因為政策因素已被降低至7%。“今年以來住宅樓盤銷售明顯下滑,比2010年同期少了8000多套。而從購房結構來看,120平米以下房源占7成以上。”中國指數研究院(華中)研究副總監李國政也認為,這表明在限購令之后,目前住宅市場已多為剛性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是政策性限購將投資資金推向商業地產,一些開發商也有意調整產品適應市場。3月以來武漢多個商業項目以SOHO、LOFT形式亮相,這種名為商住兩用型樓盤,實質均為商業地產用地,幾乎就是為投資客量身定做的。
上一篇:商業地產懇談會北京開幕 促進地產業健康發展
下一篇:房產證“加名稅”起草完畢 可行性問題成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