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調控對于理性的開發商來講都是規模擴張的好機會。然而,或許這輪調控持續的時間和力度超出了開發商的預期計劃。
在一線房企引領降價大潮之后,二線房企立刻接棒,且降價幅度有過之而無不及。記者發現,目前降價動力最大的二線房企,無一例外都是2010年乃至2011年還在大舉拿地、積極擴張的房企,到期必須支付的土地出讓金以及高昂的融資成本。
例如旭輝集團近兩年來拿地投資極為兇猛,2010年拿下6塊地,面積僅次于上海本地龍頭企業綠地集團,2011年上半年旭輝集團又拿下了9塊地,目前土地儲備已達600萬方。旭輝集團董事長林中曾表示,旭輝希望借調控之機實現“彎道超車”。
新城地產同樣背負著沉重的資金壓力。據資料顯示,信托融資在新城地產的資本鏈條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今年以來新城已通過信托方式融得資金28.1億元左右。高額的融資成本必須依賴高周轉才能盤活,加上2010年新城開始布局長三角的擴張戰略,資金壓力可想而知。
對于目前降價潮的愈演愈烈,開發商普遍認為,搶先降價是房企的明智之舉。上海仲益控股副總裁湯曉丹認為,目前的降價樓盤一般位于嘉定、寶山等項目存量及未來供應量較大的區域,通過價格調整率先搶占市場,既能吸引僅有的購買力占據市場高地,又能規避未來保障房帶來的沖擊。
限購下,蛋糕就那么大,誰先動,先去切,誰就有可能獲取較大的份額。 隨著降價潮愈演愈烈,業內人士指出,在土地款必須到位、融資成本高企的壓力下,很多開發商只有降價求生。
上一篇:全國限購政策騎虎難下 開發商將面臨發展困局
下一篇:太原住房租賃新規出臺 不備案業主將面臨重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