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政策持續從緊、庫存日益增加和資金日漸緊張,當前房企危機正逐漸加重,今年中國樓市將遭遇更大的調整壓力。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再無心、無力重新殺回這個行業。事實上,即便樓市暫時遭遇冰封,但還是有不少開發商、資本大鱷對樓市虎視眈眈,準備伺機而上。
在剛剛過去的2011年,隨著中央嚴厲打擊投資投機調控樓市,量價齊跌成為樓市主基調。2011年12月19日,北京市住建委發文稱,北京東方時代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等473家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資質證書,有效期屆滿后未依法申請延續,或工商營業執照已注銷。根據有關規定,已注銷上述企業的開發資質。
這一波房企消失潮將會持續進行,甚至會呈現加劇勢頭。據北京市住建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北京市房地產資質有效期內的企業約有3000家。而來自北京市國土部門的數據顯示,最近幾年來,北京市每年公開出讓的經營性土地的平均供應規模不足200宗,而且今后經營性土地供應規模越來越難以超過這個數字。相當數量拿不到土地的房地產企業將不得不“出局”。
房企注銷潮、并購潮、退房潮等等,這些都是表象,背后是中國樓市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樓市暴利正在逐漸褪色。一方面是投資投機性需求受到抑制,市場受到凍結和分流,銷售遇冷,庫存上升;另一方面是融資成本、拿地成本等提高,房企資金壓力巨大,現金為王漸成共識。
世聯地產分析師認為,房企間競爭加劇乃至并購加劇,成交下降,房價調整仍將是2012年的主旋律。但這并不意味著各類資本徹底放棄地產業,從一定程度上說,他們只是在等待機會。眼下中國房企普遍采取的措施是深入內地三四線城市,繼續維持高額利潤,如萬科、保利、碧桂園等企業近年來持續加大對三四線城市布局的力度。
應該看到的是,一方面高房價確實不可持續,樓市過去一直是暴利行業,房價收入比較高,嚴重影響民生和經濟的可持續性。另外,通過經濟結構調整、產能重新配置,中國經濟不僅有出路,而且將找到新的發展機遇,這勢必將促使中國政府更有決心調控樓市。
上一篇:差別化的住房信貸政策是否與之調控措施相違背
下一篇:財政部要求創新資金支持方式保障安居工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