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某研究院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月全國100個城市住宅平均價格為8793元/平方米,環比2011年12月下跌0.18%,至此百城住宅平均價格環比出現五連跌。更加值得關注的是,北京等十大城市平均價格同比下跌0.62%,這是自2010年6月以來首次同比下跌。嚴厲調控之下,國內樓市的種種“神話”正在破滅,在房價“合理回歸”的剛性要求下,房地產業“轉型發展”謀求突圍迫在眉睫。
瑞信研究院近日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消費者在未來兩年購買不動產的意愿為16%,比2010年進一步下降。嚴厲的限購、越來越高的購房門檻以及風險意識的逐漸提高,讓不少人對樓市望而卻步,穩賺不賠的“全民炒房”時代終結,而對開發商來說,瘋狂圈地“以錢炒錢”的模式已經失靈,必須改變過去粗放式的開發模式。
專家稱,綠城等房企過去“狂飆突進”的一大動力就是高杠桿率,但一旦資金面全面卡緊,高負債率的危機便會逐漸暴露。綠城“高舉高打”陷入困境,值得反思。數據顯示,綠城集團2011年累計銷售金額為353億元,較上一年降幅超過30%。曾在2009年喊出“三年趕超萬 科”的綠城,去年在大型房企中的排名已經跌出了前二十。
有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綠城將有120-140億短期債務到期(含條件苛刻的信托融資)。此外綠城全年建設成本在160-170億,兩大成本合計超300億。而綠 城去年全年銷售金額僅330億。為緩解資金壓力,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的一周之內,綠城連續出售了5個項目的股權套現近40億元,近日瑞銀披露,綠城將再出售4個項目,以期再套現60億元。
SO H 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說:“過去十五年中國房地產業的高速增長,背后是中國的城市化。在這過程中,地價、房價均快速上漲,開發商大規模圈錢、圈地。但是,從2012年開始,這種只重規模的商業模式已經結束。”
事實上,2011年房地產開發商就已開始“轉戰”和“轉型”,一是從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轉場”,二是由于住宅產品的前景不樂觀,不少開發商轉型做商業地產。還有一些傳統房企則謀求跨界經營,主營褐煤開采和煤化工,萬 達集團更是橫跨商業地產、高級酒店、文化產業、連鎖百貨、旅游度假等五大產業。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月31日在國務院第六次全體會議上指出:“繼續嚴格執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的政策措施,促進房價合理回歸。”
據不完全統計,這是溫總理兩年以來第五次公開提出要促進房價的合理回歸。專家認為,借助于中國經濟的深厚腹地和城市化的快速進程,中國樓市依然有著巨大的空間優勢,但在房價“合理回歸”的剛性要求下,房地產企業“轉型發展”已沒有退路。
上一篇:樓市的黃金時代終結全行業即將陷入缺錢的困局 
下一篇:成都的住房公積金年度歸集額首次突破一百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