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長安街的西延長線附近,近200棟住宅樓全部進入主體結構施工,其中3/4已經封頂。歷時3年、涉及8.5萬人的北京最大棚戶區改造項目將于2012年年底基本完成。
位于北京市西部門頭溝區的棚戶區改造工地現場,用于安置搬遷民眾的樓房多為10層左右的小高層,戶型設計參照經濟適用房標準,一居室40平方米,兩居室60平方米、三居室80平方米,其中60平米的兩居室占總量的7成。2009-2012年底,先后竣工的棚戶區改造定向安置房將總計達到200萬平方米。
門頭溝區區長王洪鐘告訴記者,門頭溝曾是中國五大無煙煤產地之一,山地面積占98.5%,有過大小500多個煤礦。核心城區7平方公里范圍內,都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建造的礦工居住區,以低矮破舊的平房為主。
棚戶區總共住著3.1萬戶8.5萬人,人均居住面積不足11平方米,出行難、吃水難、用電難等問題長期存在。改造棚戶區是門頭溝歷史上最大的搬遷改造項目。民眾搬遷后,人均居住面積將達到25平方米,將改善全區1/3人口的住房問題。
棚戶區居民安文秀1981年嫁到當地,一直憧憬能住進樓房。對這位55歲的女人來說,從棚戶區搬進住宅樓最大的好處是:“以后不至于一做飯就斷水,上廁所也不用出家門了”。
門頭溝區區委書記韓子榮介紹,伴隨棚戶區改造,當地生態環境得以改善:原來靠燒煤取暖、做飯的住戶改用天然氣,有效推進了以減少PM2.5為重點的大氣治理工作。
加上門頭溝區旅游和文化資源豐富,北京第一長河永定河橫貫全區100多公里,形成百里山水畫廊;轄區內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0多座,375座寺廟、33個保存完好的古村落點綴其間。改造棚戶區,既改善民生,又改善環境,利于地區經濟向旅游文化產業轉型
上一篇:太原大力發展住房公積金個人貸款 全力推進“住有所居”
下一篇:北京市住建委表示北京暫不試點房產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