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國家統計局7月9日發布報告,6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2.7%,漲幅比上月擴大0.6個百分點。分析人士認為,主要是由于翹尾因素引起反彈。但是值得關注的是,住房租金上半年漲幅持續偏高。究其原因,房地產行業不斷集納資金,溢出效應帶動相關領域價格上漲,已成為新的“通脹”中心。房租價格上漲預示通脹風險未消除,流動性“去杠桿”還需延續。
在影響物價上漲的八大類商品中,食品價格6月同比上漲4.9%,漲幅最大;漲幅排在第二的就是居住價格,同比上漲3.1%。其中,6月住房租金價格同比上漲4.1%,上半年同比上漲3.7%,均遠高于CPI同比漲幅。
近半年來,居住價格持續上漲源于房地產價格上升。一直以來,房地產價格未計入CPI統計,但隨著房價上漲,房租價格水漲船高。作為CPI統計指標的租金、服務和資源品價格將對未來CPI帶來較大上漲壓力,其影響在近半年來表現尤為明顯。
曾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國房地產價格不計入CPI,這在實際上“做低”了通脹數據。由于房價偏高,吸納部分流動性,影響居民收入支出結構,導致與房地產關系不大的其他消費品價格徘徊不前。因而,高房價在過去多年中未對CPI產生太大影響。
然而,隨著房地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上升,這一影響眾多產業的特殊行業開始擔當流動性的派生力量。在社會融資總量中占相當比重的信貸、票據、債務融資、信托融資與房地產掛起鉤來,規模不斷膨脹,泡沫越吹越大。流動性已在相當程度上被房地產“綁架”,或者說,房地產成為新的“通脹”中心。
相關研究顯示,貨幣供應量增加與房地產價格具有長期的正相關性。過去幾年,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助推房價與房租價格上漲。貨幣政策對房地產價格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利率、匯率和信用渠道等途徑實現。
正是由于房地產業新的派生功能,未來存在物價上漲壓力的不僅僅是房租等居住類價格。
上一篇:高緯環球:我國二三線城市購物中心空置率在漲
下一篇:土地財政現狀不改“地王”到“地荒”一步之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