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摘要:推進城鎮化,核心是人的城鎮化,關鍵是提高城鎮化質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農民。要走集約、節能、生態的新路子,著力提高內在承載力,不能人為“造城”,要實現產業發展和城鎮建設融合,讓農民工逐步融入城鎮。
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大量樓市供應隨之來臨,尤其是三四線城市,在缺乏產業導入與支撐的前提下,不少城市出臺新的產業發展規劃,以此為基礎開發產業新城。但是,實際操作上中小城市尤其是三四線城市更多的只是以產業新城為名直接進行房地產市場開發“造城”,“加快”所謂城鎮化進程。這樣,“被城鎮化”導致市場供應沒有辦法順利去化,或者賣出去的房子由于配套不全等原因沒有人居住成為“空城”。“被城鎮化”與“空城”導致三四線城市面臨比較大的市場風險,缺乏產業與配套的“被城鎮化”勢必也會助推這些城市面臨崩盤的風險,這是值得我們思考和面臨處理的問題。
1月15日,李克強副總理也強調,推進城鎮化,核心是人的城鎮化,關鍵是提高城鎮化質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農民。要走集約、節能、生態的新路子,著力提高內在承載力,不能人為“造城”,要實現產業發展和城鎮建設融合,讓農民工逐步融入城鎮。要為農業現代化創造條件、提供市場,實現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輔相成。
那么,如何盡量避免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空城”這樣的問題?新型城鎮化過程中如何防止產業新城泛濫?同策咨詢研究中心總監張宏偉認為,可以從調整與改革地方政府業績評價指標,穩定宏觀經濟發展預期避免炒房的市場基礎環境,產業先行切實做到“產城融合”等諸多方面考慮。
首先,調整與改革地方政府業績評價指標,弱化GDP等傳統的粗放型經濟導向的指標,強化一些新型的集約型的經濟評價指標,比如,當地居民的幸福指數;比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如,當地居民的收入增長與GDP增長的比率、當地居民的收入增長與財政收入增長的比率等等這些真正造福百姓、為人民謀福祉的指標。通過評價指標的調整,避免一屆政府任期內通過規劃、房地產等短期內刺激動作做出政績,而不顧城市、資本、產業與人口的協調發展。
其次,從調控角度而言,通過長效調控機制穩定宏觀經濟發展預期是避免炒房的基礎。我們在進行樓市調控,我們說控制房產暴利,我們不僅僅要從房地產行業內部了解怎么調整和進行,更要關注由于宏觀經濟周期的變化導致房地產行業出現大起大落的現象,防止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導致樓盤價格大幅上漲而出現的利潤增長過快的現象。只有形成了相對穩定宏觀經濟發展預期和房地產市場發展環境,這樣才會避免房地產投機與炒房市場行為,防止房地產市場投資過熱而出現的“空城”現象。
第三,房地產不再依靠“政策市”這條路來刺激區域規劃與房地產市場開發,而是根據區域產業布局需求,使城市、資本、產業與人口的協調發展,逐步進行城鎮化的過程。
十八大報告提出,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十八大報告中“新四化”(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同步”發展,意味著未來農民轉市民過程中,會更加注重城市、資本、產業與人口的協調發展,同時在產業結構升級與調整過程中實現新型城鎮化,這樣,使產業新城的發展沒有“水分”,避免未來在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空城”、“被城鎮化”。
第四、發展產業新城,要產業先行,切實做到“產城融合”。
眾所周知,產業新城是指以一種或多種產業為主導工業園或產業園的形式上建立起來的相對獨立的新城鎮,一般和大都市距離稍遠。
同策咨詢研究中心總監張宏偉認為,產業新城的發展要建立在自身區域經濟、特色產業的基礎之上,首先要產業先行,在產業發展基礎上,再逐步推進產業新城,從而使實現城鎮化。一方面,產業先行導致的產業的聚集必然帶來土地城鎮化,此時,地方政府自然會拿出更多的地來為城市運行、城市發展、為城市的人口服務。另外一方面,從產業新城發展的角度來講,產業新城的發展過程就是高端要素的集聚過程,需要投入資金、高端規劃、科學招商,進而實現了工業化與城市化的快速推進。產業新城建設的成功要求開發主體的專業化開發能力作為保障,從而實現前瞻性的規劃、高水平開發、持續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