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家房企4月簽約1036億 多家開啟“輕資產模式”
發布時間:2015-05-16 來源:0352房網 編輯:木子
摘要:去
地產化,同時提升產品的服務及管理水平,犧牲部分利潤,一方面是為了提升品牌的
市場份額,更重要的目的是為了在
房地產開發之外,尋找新的盈利點。
進入5月中旬,
房企們開始陸續公布各自4月份的
銷售業績。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統計
數據顯示,截至5月12日,已公布前4月銷售業績的25家房企,合計銷售金額達到3172.59億元,相比2014年前4月的3405億元下降了6.8%。其中,銷售業績同比
上漲的房企僅有10家,13家出現下滑,還有兩家持平。業界分析,隨著5月10日
央行的再次降息和傳統銷售旺季的到來,二季度的市場值得期待。
現狀:25家房企4月簽約1036億
已公布銷售數據的千億級房企中,
恒大表現最為搶眼。
恒大地產前4月累計物業合約銷售金額達到456.6億元,同比增長2.9%;累計合約銷售面積為615.1萬平方米,同比上漲6.4%。其中4月份恒大實現合約銷售額151.2億元,同比和環比分別增長8.9%和10.3%。
而保利地產4月實現簽約面積98.1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7.40%;實現簽約金額133.52億元,同比增長60.36%。不過,以1至4月整體銷售情況來看,保利簽約金額328.58億元,同比仍然下降9.73%。
5月9日,招商地產發布的公告顯示,2015年4月其實現簽約銷售面積22.59萬平方米,同比增加51.71%;簽約銷售金額27.69億元,同比增加28.43%。1-4月,該公司累計實現簽約銷售面積81.54萬平方米,同比減少2.84%;簽約銷售金額98.19億元,同比減少16.47%。
另外,5月7日碧桂園公布了前4月營運數據。數據顯示:2015年1-4月,碧桂園共實現合同銷售金額約242.9億元,同比去年410.5億元下降40.8%;合同銷售建筑面積約38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8.7%。4月單月,碧桂園合同銷售金額約65.6億元,合同銷售面積106萬平方米。相較于去年同期,碧桂園銷售金額表現回落較大。
雖然前4月房企的銷售業績并不理想,但從4月份的數據來看已經明顯復蘇。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數據顯示,25家房企4月合計簽約達到1036億元,達到了前4月銷售業績的1/3。
市場人士普遍預計,在5月10日最新一次降息之后,隨著
房貸利率創下新低,
開發商勢必將借此機遇加快推盤節奏。
變化:多家房企開啟“輕資產模式”
媒體發現,2015年以來,不少房企開始啟動“輕資產運營模式”,去房地產化。
年初,萬達宣布開始第四次轉型,其中萬達商業地產的轉型方向以輕資產為主。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表示,將來萬達商業地產股份有限公司可能去掉“地產”二字,變成萬達商業
投資公司或商業投資管理公司。去房地產化,將實現萬達商業地產的全面轉型。按原來的重資產模式,萬達目標是到2020年開業240個至250個廣場,轉型輕資產后,數量將近翻番,萬達到2025年爭取開業1000個萬達廣場;2020年萬達商業地產凈利潤的三分之二來自
租賃收入。
萬達商業
規劃2015年新開26家萬達廣場,公告稱,按照各個項目的既定開發計劃,大部分萬達廣場開業時間都為2015年下半年,4月沒有開業記錄。同時,公告還披露,2015年1~4月,已經開業的萬達廣場購物中心累計客流量約為59743萬人次,同比增長31.4%。
除了萬達,媒體留意到,4月28日,星河商業地產推出首個運營輸出項目iCO,該項目計劃于年內開業。對于iCO的商業規劃定位、建筑設計,到運營管理,星河商業地產將提供專業的管理團隊和制度,以及現有商業資源的整合共享。走上輕資產運作道路后,星河商業將擁有更多機會,并將延伸現有產業鏈、加強商業管理運營,在未來5年,主動布局
全國一、二線
城市,通過體驗式品牌的構建和產品線的復制,尋求商業地產的突破。
有業內人士分析,傳統的重資產開發模式需要前期投入大量的資金,在銷售增速放緩的情況下,企業負債率上升,運營壓力大,現在,開發商把目光轉向“輕資產運營模式”,可獲得多種好處:高杠桿率、前期投入少、風險分散化。房企輕資產運營,多數資金將來源于房地產基金、信托等,開發企業主要發揮其在設計、建造、招商及管理方面的專業能力,使得專業化程度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