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7月16日至22日,北京市新建商品住宅網簽總量為1982套,環比前一周下跌31.3%,成交量創近11周以來新低。
業內人士認為,這是新房有效供應量斷檔的影響開始顯現,開發商們只是急于取證,而并不著急賣房,甚至出現了捂盤惜售的苗頭。
新房高成交從上周開始逆轉
據統計,7月的前18天,北京新建住宅簽約達到了7390套,二手房住宅簽約達到了8878套,均創年內新高,總成交量達到了16268套的年內同期最高紀錄,比6月同期上漲了27.6%。不過,新房成交量一度創新高的形勢卻從上周開始逆轉。
截至7月19日,本月北京僅有11個新建住宅項目取得預售許可證,但從7月20日至7月22日,新房迎來了一股供應小高峰,兩天內有7個項目拿到預售許可證。不過查閱發現,近幾日放出大供應量的如美唐家園項目的土地性質是經濟適用房,屬定向銷售項目。同期放出上千套房源的梧桐嘉苑項目,張大偉透露是限價房項目。此外,剛取證的藍岸麗舍、千章墅嘉園[最新消息 價格 戶型 點評]等項目,實際供應量都不足百套。
開發商不著急賣房 待漲價
據調查發現,在北京住建委網站公示欄中,7月15日下發新建住宅預售許可的就有興濤園、世華泊郡家園和金地朗悅[最新消息 價格 戶型 點評]三個項目。而記者暗訪上述三個項目時發現,開發商們都有房卻不著急賣。
亞豪機構市場總監郭毅對如今的市場現狀也感到十分費解,“市場回暖應該有更多的項目積極上市,監測結果卻大相徑庭。很多項目在溝通時表示可能會在月底開盤,但只要沒確定具體時間就很有可能延期。其實開發商不應該錯過現在出逃的好時機。”
還有業內人士表示,“有房不賣”,這是開發商在玩“饑餓營銷”戰術。而這種戰術,其實反映了開發商繼續看漲下半年房市,等待房產升值,獲得更大利潤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