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被寄予厚望的“金九銀十”已經結束,北京樓市成交量并未出現大幅上漲,二手房市場更是在量價齊跌中落下帷幕。與此同時,北京市場二手房成交持續回落、市場觀望再現的連鎖反應逐步顯現。
北京二手房市場結束了三季度的火熱場面,成交量已經連續三個月出現下滑。數據統計,10月份北京二手住宅成交量為11449套,環比上月下跌近9%,與今年成交量最高時的7月份相比,跌幅達33.2%。10月份北京二手住宅新增有效房源掛牌量環比9月份上漲20%,有效買房客戶登記量環比上月上漲了12.8%,帶看量環比上月上漲了18.7%。市場供求比已由7月份的1:5.6,下降至目前的1:4.5。供求矛盾的緩解,也使得房價開始出現小幅回落。從數據看,房源供應和新增需求依舊旺盛,而且房價出現小幅回落,那為什么成交量卻持續下滑呢?
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胡景暉分析表示,改善型購房需求釋放遇阻,小戶型供應短缺,尤其是市場上物美價廉的優質房源供應緊缺,是導致目前樓市成交量不斷萎縮的重要原因。由于目前的限購政策依舊從嚴,一方面合理的改善型購房群體缺乏信貸支持;另一方面,改善面臨購房資格難題,所以大部分改善型購房人群需要通過“先賣后買”的方式實現置業升級,而優質的價位又合適的中大戶型房源較為緊缺,使得改善面臨較大阻力。與此同時,改善型購房人群在出售手中現有的中小戶型房源時,一方面由于剛需萎縮,銷售難度增加,不降價很難出售,另一方面,由于沒有找到合適的改善戶型,而導致即使合適的買家上門,也無法立即答應客戶出售房產。這也導致了中小戶型市場真正能夠出售的優質房源非常緊缺。一方面,改善購房的找不到合適的房源,或者無力改善,另一方面,優質小戶型供應緊缺,剛需釋放遇阻。二手市場各類戶型房源流動的不順暢,是造成目前樓市成交量接連下滑的癥結所在。所以,在目前樓市調控已經取得明顯成效的同時,可以考慮適當地、有缺別的加大對合理的改善型購房需求的信貸支持力度,同時在加大中小戶型供應的同時,也要加大改善型房源的供應,從而促進二手房市場房源的健康順暢流轉。
鏈家地產市場部分析師張絮認為,在7月沖上高峰之后,北京二手房市場已經連續3個月成交量下滑,與今年最高的7月份相比,月度成交量減少約6300套。除了“十一”長假拉低的客觀因素以外,漲價后購房者觀望情緒增加,購房熱情有所減弱也是成交走低的因素之一。另外,當前買賣雙方在對于后市的預期方面也出現分化,部分業主預期未來政策將出現利好,房價仍會持續上漲,而部分客戶則預期調控可能會通過房產稅等方式加碼,因此也造成買賣雙方的心理預期差距拉大,博弈程度加重。目前購房者入市到成交的平均周期是三周左右,為6月市場明顯回暖以來最長。市場熱度過后,購房者愈加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