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摘要:2013年3月份已經過半,之前預計的小陽春供應旺季并未如約而至。根據北京市房地產交易管理網顯示,截至3月18日,3月份僅有4個不同的項目獲得了預售許可證,這與2月底各家機構預測的超過30個的入市樓盤相差甚遠。
每年的 3月往往都是樓市一年陽春的開始——供應大增,成交上升。但今年的樓市在3月里注定要“瘸著腿走路”。
一方面成交量在新政即將落實的背景下,出現了“搶末班車”的現象。3月還未過半,二手房成交量就接近2.4萬套,創下了34個月新高。新房也不甘落后,據偉業我愛我家市場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今年1月1日至3月10日期間,北京純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網簽1.82萬套,比去年同期上漲244.5%,新房市場迎來自2005年以來的最好開局,成交量創9年以來同期新高。
而另一方面,截至18日,3月份只有4個項目獲得預售許可證,新增房源僅有1565套。如果按照今年以來的日均264套的新房成交量,3月份的新增供應只夠維持6天。
根據北京市房地產交易管理網顯示,截至3月18日,北京市可售新房為72270套,其中期房約4.45萬套,現房約2.8萬套,與兩年前13萬套左右的庫存相比,今年年初的新盤減少和成交集中共同造成了供應緊張的形勢。
“預計是3月底,但可能要等到4月份了,具體看申請預售許可證的情況”,中糧萬科長陽半島的負責人表示,項目很可能會推遲入市。同樣,包括金地格里格林、金域緹香、金融街·融匯、中國水電云立方等多個項目也都推遲了入市計劃。
剛需盤漲價遭遇領證難
對于許多購房人來說,樓市供應緊張的影響不僅是庫存數量的大幅縮減,更多的是中低價位的剛需樓盤的減量。許多剛需樓盤在提升價格后,也觸及了預售證審批的紅線,遭遇了領證難。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房企人士稱,由于建委嚴格的預售證審批機制,許多計劃入市的項目,因為漲價被擋在紅線之外。
該人士透露,北京住建委在批預售證時,設了幾個紅線,一是新開盤項目售價和區域內在售樓盤均價的對比;二是老項目后期的預售價格和上一期的銷售價格的對比;整體來看,房價漲幅不得超過10%。
而現在很多項目給出的報價都超過了這個范圍。像位于大興區天宮院的某項目,去年底的成交均價為1.5萬元/平方米,急于購房的李先生在那時參與了排號,雖然被告知排號人數已經接近千人,但仍抱著試試運氣的打算等著新一期開盤。可如今,項目銷售人員承諾的3月份開盤已經確定不可能了,但預計售價卻上漲至1.8萬元/平方米,漲幅約16.7%。
“這個價格已經超出了我的承受能力了,并且一直拖著不開盤可能是預售證出問題了。”李先生最終無奈選擇了位置更遠,但價格較低,且開盤銷售的另一處樓盤。
許多剛需排號購房人都面臨著李先生這樣“等”還是“不等”的苦惱,他們也是早早參與了排號,都在等待項目的開盤。但事實上,這些剛需樓盤的開盤日期一再延后。據了解,房山、大興、通州、昌平等區域的多個項目都是因為價格提升過快,被卡在了預售證環節。
“一旦價格超過住建委預訂價格,就會被要求降價,如果不降,則被打回,要求重新再走一遍審批的程序,建委也將對漲價的原因進行調查和指導。”通州的一位房企人士介紹。#p#副標題#e#
業內預計今年樓市供應整體趨緊
對于新盤尤其是剛需樓盤數量的提價,搜房控股董事長、中國指數研究院院長莫天全認為,新盤數量的大幅減少,土地供應的縮小使得這些剛需樓盤往往都是推出幾百套房源,就遭遇上千人搶房。開發商面對這樣的火爆銷售,自然想到了提價。因此,解決問題的根本方式還是要加大土地的供應。
莫天全表示,從2011年起,連續兩年的土地供應未能達到計劃指標,是造成如今新盤大幅縮減,開發商肆意提價的直接原因。其中2011年土地供應完成了計劃的92%,而2012年全年北京市共成交商品住宅用地276公頃,商業辦公用地96公頃,經營性用地共372公頃,僅僅完成全市年度計劃1200公頃的31%。按照一個項目1-2年的開發時間來看,過去兩年土地供應大幅縮減的影響將在今年集中暴露,新盤數量很有可能繼續下滑,供應不足也就導致價格不會出現明顯下降。
另外,雖然國土部門已經明確表示要加大土地供應,今年前兩個月,北京市的土地出讓金也達到了470億元,相當于2012年全年土地出讓收入647.9億元的七成。但這些新成交土地短期內難以形成有效供給,預計今年樓市的整體供應依舊趨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