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五月未能如愿以償 市場內因質變導致調整漫長
發布時間:2014-05-30 來源:0352房網 編輯:楊曉敏
摘要:在以往年度樓市成交表現中,5月份通常才會迎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成交高峰,是為“紅五月”,由此也會奠定全年市場基調,往往與其后的“金九銀十”相并列。在今年市場需求不振、面臨深度調整的情況下,這個具有風向標意義的5月的市場表現如何,就更顯得關鍵。
整體成交依舊低迷,一線城市需求萎縮度高于其他各線城市
從CRIC統計的24個典型城市成交
數據來看,5月份新建商品
住宅共成交1343萬平方米,環比減少9%,同比減少24%,前5月共成交7038萬平方米,同比減少1623萬平方米,降幅達19%,5月整體市場依舊沒有明顯起色。
從各線成交表現來看,
一線城市成交量萎縮尤為明顯,二線城市成交分化顯著。5月份,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僅200萬平方米,環比 和同比分別減少13%和38%,前5月成交1107萬平方米,同比銳減37%;與之相對應的是17個典型二線城市整體成交表現優于一線城市,5月份共成交 1035萬平方米,環比、同比分別減少8%和19%,前5月成交5433萬平方米,同比降幅僅13%。另一方面,二線城市中有6個城市5月成交量環比增 長,4個城市成交同比增長,4個城市前5月成交量同比增長,多數城市成交量依然雙雙下跌,城市表現明顯分化。
部分城市因政策、降價推動交易量回升,部分城市降價亦無效果
5月份,越來越多的城市卷入降價潮,降價項目越來越多,尤其是當地市場有高
庫存的壓力的項目,降價力度也越來越大。另一方面,個別地方政府出臺 “救市”政策以呼應支持,部分城市的需求逐漸被激發釋放。以天津市場表現最明顯,4月份其成交量還是同比下跌11.43%,5月份天津成交量環比飆升 64%,同比亦大漲37%,這樣的情況下使得前5月成交量跌幅迅速收窄至,僅微跌4%,就在于天津市規定5月底前停辦藍印戶口,引發“末班車效應”使得短 時間內成交量暴增。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南寧,5月份南寧市
新房成交量再4月同比
上漲32.93%之后,繼續保持24%的同比增幅,使其前5月成交量累計達 25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5%。
除政策刺激外,
樓盤降價也已經刺激需求逐漸釋放,推動交易量上升。從數據中不難看出,部分城市成交量同比降幅較4月份有所收窄,甚至有個別城市環比、同比成交出現小幅增長,例如
北京、杭州、武漢等。
但是,更多城市雖然項目降價頻頻,力度頗大,但成交量不僅沒有起色,反而仍在大幅下滑,例如沈陽、長春、成都、濟南、青島、大連、常州、惠州等 城市。究其原因更多是:城市供求嚴重失衡以致市場對區域未來趨勢繼續看跌或者認為還有下跌可能,
購房者認為
價格還沒降到其心理價位或能夠承受的價位,仍然 保持觀望。還有更普遍的降價項目本身定位與市場需求不匹配,產品本身就沒法滿足市場主流需求,降價也就無法刺激需求釋放。
供應、價格、需求等市場自身內在因素失衡,調整周期將會更漫長
國內
房地產市場從2002年發展至今,其間經歷過2005年、2008年、2011年三次較明顯的調整期,2005年是首次全面開啟樓市調 控,2008年因為全球金融危機,2011年則是全面收緊
限購,每次調整間隔三年,調整時間基本在9-12個月。隨后市場便會快速反轉,形成量價齊升的局 面,以致于陷入“屢調屢漲”的怪圈,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人口、城鎮化、
住房需求等最基本的內在力量支撐其上升。但今時已不同往日,經過多年發展,這股無形中 的支撐力量已經發生質變,此番市場調整根源在于供應無節制增加、價格快速攀升、需求萎縮等市場內生性因素所導致,市場調整有其內在的邏輯和節奏,既然市場 上升期
調控政策控不住,那在市場調整期“救市”政策恐怕也托不住,預計調整周期將會更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