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摘要:2021年,十四五開局之年。房地產將向何處去?樓市調控會否持續收緊?房地產稅何時落地……這些問題關乎每一個人。對此,報告提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
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通過增加土地供應、安排專項資金、集中建設等辦法,切實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供給,規范發展長租房市場,降低租賃住房稅費負擔,盡最大努力幫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緩解住房困難。
與往年相比,這一次出現了一些新提法。
報告再提“房住不炒”、“三穩”,明確提出“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首次表態“盡最大努力幫助新市民、青年人緩解住房困難”,未提房地產稅、棚改。
最新定調,釋放了什么信號?
再提“房住不炒”、“三穩”
房住不炒,作為中國房地產的總基調,未來或將長期存在。
去年至今,幾乎每一次重要會議中,房住不炒都會一字不漏。這將是十四五時期中國樓市的總基調,也是未來長期的總基調。
與“房住不炒”的總基調相比,“三穩”則更為具體。
三穩是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
這不是第一次出現,這次在報告中得到重申,說明樓市調控的目標依舊是“維穩”。
既要遏制大漲,又要防范大跌,正是題中之義。
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
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成為政策聚焦所在。
2020底的經濟工作會議,將“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與“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等,共同列為2021年度八大重點任務。
可以預料,大城市調控將會空前密集。此外,這次報告再進一步,將著眼點落在了保障性租賃住房、共有產權房、長租房、租賃房等方面,而具體手段則是“增加土地供應、安排專項資金、集中建設等”。
可見,租房將是2021年的政策發力點所在。
首提“幫助青年人緩解住房困難“
“盡最大努力幫助新市民、青年人緩解住房困難“。
這是新提法。這句話釋放的信號相當清晰:住房問題已經成為困擾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主要問題之一,緩解住房困難,關乎住有所居,更關乎安居樂業。
可以說,大城市房價,已經成了青年人難以承受之重。
目前,全國商品房均價約為1萬元左右,而深圳房價超過7萬元,京滬房價突破6萬元,廣州、杭州、廈門則突破3萬,部分強省會城市房價超過2萬,均創下歷史新高。
住房問題,不得不引起重視了。
未提“房地產稅”
房地產稅,沒有出現在報告中。
作為大概率事件,推進房地產稅早已成為共識。但究竟何時落地,則一直眾所紛紜。
前不久,有關負責人在《人民日報》撰文指出:
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的原則,積極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改革。
這是立足于十四五時期(2021-2025年)的定調。房地產稅在2021年或許不會推出,但在十四五期間落地的可能性,仍舊不弱。
只提舊改 未提棚改
與去年一樣,老舊小區改造,取代了棚戶區改造,成為政策焦點。
報告提出,2021年,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3萬個。而2020年,老舊小區改造實際完成4.03萬個,有所擴容。
相比舊改,聲勢浩大的棚改,正在退出歷史舞臺。
根據歷年統計公報,2018-2020年,我國棚改開工量分別為626萬套、316萬、209萬套,呈現出斷崖式下滑的態勢。
這背后,與棚改目標基本完成、收官在即不無關系。過去10年,我國棚改總量高達5000萬套,借助大拆大建加上貨幣化補貼,三四線城市的房價迎來一波直線式上升。
如今,棚改存量所剩無幾,各地的棚改開工量全面腰斬,貨幣化補貼幾近消失,棚改對于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刺激效應不復存在。
至于老舊小區改造,多是加裝電梯、水電煤氣、外立面等層面的微更新,沒有大拆大建,沒有來自央行的定向放水,對樓市刺激效應極其有限。
棚改接近尾聲,未來幾年,三四線城市必須直面基本面的考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