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中國人一向不缺少忽悠的創新本領,從食品、化妝品、衣服、到樓盤,無一例外!當人們走進超市就會看到,就連雞蛋也是各種高科技產斷,在蛋品柜臺上的 “草雞蛋”、“生命蛋”、“頭窩蛋”、“保潔蛋”等琳瑯滿目,不要說市民無從選擇,就連專家恐怕都要有“選擇性障礙”。目前在全球范圍內,云計算喊得最響的、新聞報道最多的,非中美兩國莫屬。不過,云計算在中國市場被缺乏理性地熱炒,兩者區別在于:這邊天天云大樓落成,那邊天天云服務發布;這邊各IT公司產品沾水貼云標簽,那邊云服務專業公司叢生;這邊大手筆都有政府身影,那邊云運營商都早已向企業收費運營。移動互聯網時代,“云計算”概念越來越火爆,各大IT公司紛紛推出“云產品”“云服務”“云中心”, “暈”計算“霧”聯網,儼然已成為兩大忽悠經費、土地的工具。然后中國的樓盤也不例外,以前僅是忽悠景觀,搞一些物業概念,現在也涌現出各種云樓盤、云小區,節能建筑、低碳住宅,智能住宅、可再生能源應用典范樓盤等,更讓人霧里看花。一場“哥本哈根”會議令“低碳”之風瞬間席卷了全球,刮進了中國。擅于玩概念、玩炒作的房地產商們又找到了一個新的宣傳口徑。導致樓市又多了一個最時髦的詞兒,非“低碳”莫屬。
中國的樓市,不是沒有高科技,但現在的宣傳往往都變味!地源熱泵、同層排水、中水處理、新風系統……拿著印有這些花哨名詞的廣告單,旁邊還有銷售人員不斷地給你算賬:這個系統開啟后每個月將為你節省多少費用,面對如此眾多的節能建筑,真讓許多購房者有些不知所措。近年來,這種以低碳環保作為健康生活方式日益深入人心,而抓住購房者心理的開發商們也紛紛“應景”推出“健康環保”的節能建筑。以北京摩瑪城為例,里面的實際狀況與開發商當時的說法相去甚遠,簡直就是欺詐!位于東二環的摩瑪城號稱使用“地源熱泵系統、恒氧新風系統、中央純凈水系統、外墻保溫系統鋁合金以及低輻射中空玻璃”等;宣傳“墻體保溫系統、雨水回收系統等節能降耗措施的大量運用,大大提升了住宅的保溫隔熱性能,確保了住宅的舒適健康和環保節能”。其實,號稱奧運場館水立方所采用的、只不過是摩瑪城七大科技系統的七分之一的地緣熱泵系統,說使用高端科技地緣熱泵系統的24小時熱水供應系統、能節能30%到50%的熱水器,實際就是一個熱泵空調,此產品性能非常不穩定,后期維護費用也高,屬于典型的偽科技。地源熱泵的冷源取自于地下水,但土地傳熱比空氣傳熱慢得多,它的換熱量非常有限。目前一些所謂的節能建筑采到的冷源也就20%左右,還需要中央空調來填補冷源的空缺。這種風生水起的節能概念牌,讓人眼花繚亂,讓多少購房者犯迷惘。
還有號稱“恒溫、恒濕、恒氧”的神奇樓盤,典型的忽悠,以某開發商某項目為例,物管費是每平方米2元/月,運行費用大約為每平方米30元/年。也就是說,買一套138平方米的房子,每年除物管費和水電費外,業主還要額外付出4140元運行費。“那么,如果我們出差或白天上班,可以把地源熱泵關掉嗎?”有客戶問。銷售人員表示地源熱泵無法分戶控制,必須24小時運行。還有客戶提出,春秋天本來就不需要打空調,是否可以不支付運行費,該開發商方面的回答依然是“不可以”。現場的一些溫州投資客忍不住抱怨說:那我們買的房子大部分時候都空著,租又租不出去,還要交這么高的費用,太不合算了!但假如一個138平方米的住宅,假設冬天和夏天各有100天使用空調,每天使用兩臺1.5匹的分體式空調8小時,按電費每度0.538元計算,一年的空調使用費大約為2000多元。按照國家新頒布的《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到2010年,新建樓盤必須達到節能65%的水平。在這樣的住宅里使用空調,可以再節電40%左右,也就是說按上述假設的使用方式,全年空調使用費只需1000多元。真可謂開發商有多大膽,地就有多大產,當小開發商忽悠地段,忽悠景觀,忽悠物業時,人家都忽悠高科技了。畢竟住宅的高科技是需要你買了以后才能使用的,有的開發商擔心前期業主費用過高,影響后期開發的樓盤銷售,則直接免費一到三年的業主管理運行費,后期房子忽悠銷售出去了,那一套當時的設備,也差不多在報廢或更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