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大躍進后面肯定是大災難,樓市繁華了十年,導致良田也荒疏了十年,起起落落的菜價,變幻莫測的房價,更是讓許多人霧里看花。不管是工業化城市還是農業化縣城,在短期財政利益面前,都在大力發展房地產業。短、平、快的來錢方式,典型的一年吃掉今后幾十年子孫飯的財政模式,讓許多地方官員沉迷其中。

在房子與種地面前,種地一百年,也頂不得蓋樓一年。2001年以來,在不包括社會保障、政府收取的二手房交易稅、有關各個政府部門的收費、契稅等的地方政府總收入中,僅就建設營業稅、固定資產投資調節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耕地占用稅、土地出讓金等七項相加,地方政府從土地和房地產中獲得的收入,低則占不包括社會保障費的其余全部收入的13.84%,高則在2007年達40.23%,而且,對房地產稅費來源的依賴程度,從趨勢上來看,越來越高。地方政府實際收入中對土地出讓金、相關稅收以及與房產有關的各種收費,依賴程度越高,其擴大城市面積、出讓土地、引進房地產開發商的積極性越大。實際上,開發區熱、擴大城市面積熱、房地產熱等,都與地方政府的財政利益有著密切的關系。
而種地呢?沒有看到那個官員如此重視過,看看身邊起起落落的菜價,看看周邊大面積被吞食的農田,更看看還依舊在收運輸農產業的車輛的稅費,我不知道真正讓農民得益在于何處,幸福感從何而來?在目前,中國農業支持具有生計型、補償性和非貿易扭曲的特性。中國農業支持的目標對象是目前6.7億生計型農業人口,而不是商業化的農場主;許多政策目標主要是增加農民收入和改善農民生計;中國農業支持主要針對大宗農產品。但真正到位有的多少呢?這些支持與天價房價,幾乎是一萬年太久的事。
中國歷次革命都是從農民開始,當農民生存不下去的時候,也是我們這個社會危機的最大時刻。種一年地,不如外出打工一個月,農村留不住青壯年勞動力移遷的腳步。農民一直沒被當做城里人來善待,農村的水利、垃圾、用電、上網、醫療等問題幾乎沒有人管。現在連一些干部在罵下屬時,都說你就是一個農民?如此漠視農業,中國的農業豈能健康發展!而在西方發達國家, “二戰”后,因工業高速發展,城鄉差距一度迅速拉大。但這些國家相繼以法律形式明確規定,農業經營者須獲得與其他職業的就業者同等的經濟收入。日本更是汲取了西歐國家的經驗,在工業經濟騰飛之初,即1961年就及時制訂以縮小工農和城鄉差別、實現務農勞動者和其他行業勞動者收入均衡為目標的《農業基本法》,并大力發展鄉村工業等。但我國至少目前還沒有多少落實到了實處。
現在農村田地不斷被征用吞食,在家務農者更是生計不飽。加上游資的炒作,使得這些年來,農產品風雨飄搖。從“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你軍”等農產品市場“漲聲一片”。到土豆滯銷,又有大白菜賣出“白菜價”,生姜“被姜軍”陷入“姜局”,這種過山車般的價格變動,更是讓一些本來想一心靠種菜致富的農田絕望而自殺!前兩個星期沒降價的時候,大白菜批發價賣到0.4~0.45元,連本帶利每次至少賺8000多元,可現在菜價下跌,我們每次拉來2萬斤的大白菜,賣完一車才能賺到4000~5000元,再去掉進場費、攤位費、人力費等成本,不算我們自己吃喝、油費和過路費等,剩下的利潤也只夠成本。許多農民為了減少開支,他們只能在此再逗留兩天,等賣得差不多再回去。但一天住宿費都百來元呢!有些白菜等到第二天都不新鮮了,有些挑剔的買主都不會來買了,還有些白菜在搬運時由于碰撞而至滾落跌破,只能剝皮去賣,有時剝得只剩下菜心了。
糧食中生存之根本,民生之大計,若用發展房地產業的熱情去發展農業,我相信中國人的幸福感肯定會大大加強。中國的物價也不會像發瘋一起狂漲,而民生基礎的穩定,更能帶著社會的和諧,從而防止樓市的暴跌與蔬菜的賤賣的悲劇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