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開發商早就有足夠的資本死抗
上面說開發商賺錢多,只是一個相對的,而這一條則是絕對的數量多。開發商早就賺得盆滿缽滿,前期積累了暴利,有的樓盤一期開盤銷售后就能把整個樓盤的費用賺回,前兩年賺取的利潤足可以讓部分開發商支撐一些時日,絕對熬得住。
開發商心想:“小樣,你敢觀望?你不看看我是誰?我是開發商!敢跟我抗?看誰先死!”雖說開發商也不愿意這樣,但是這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誰的心理占了上風誰就占領了樓市的主導權。
六、開發商吃準了購房者的心態
或許有些開發商也想降房價,但他們擔心降價后反而引來更嚴重的觀望。購房者買漲不買跌的心理開發商比誰都清楚,他們相信,只有維持房價上漲態勢,勾結御用學者忽悠百姓制造緊俏氣氛,手里的盤不愁賣不出去。
他們認為房價一旦下跌,可能樓市就會陷進旋渦,形成惡性循環。現在開發商面對百姓的觀望雖說有些無奈和困惑,但是他們仍然堅信賣一套賺一套。
七、開發商懼于地方政府部門
說到地方政府,可能開發商有滿腹的委屈。開發商為了拿到批件會上下打點,哪個照顧不到都辦不成事。開發商所有的對地方政府部門的“感情投資”都會轉嫁到購房者身上。另外,一些地方政府的領導大搞“形象”與“政績”工程,然后從炒熱的地價中賺取大量資金。所以沒有幾個地方政府希望自己轄區內的房市冷清,而越火爆越好。否則就不會出現定房價目標時就只有北京提到了“降”字。
悲哀啊,一個企業的定價權都被剝奪,求生權難保啊。實際上這是在害開發商,讓開發商錯過了一個最佳治病良機。
八、開發商抱怨地價太高
這些年來,一些地方政府可以說是經營土地“有道”進行賣地生財,個別地方政府為了增加財政收入,通過“板塊炒作”的方式,由外及內、有計劃有步驟地“炒”高地價,使地價、房價陷入循環往復的上漲,給宏觀經濟帶來過熱的風險,影響民生。
聽起來似乎是開發商不能降價的理由,但事實上,現在市面上的房子所用的地皮,絕大多數是開發商在地價沒有瘋狂以前拿到的。當然也有少數開發商以前拿了高價地,再加上經營不善,可能也真的沒有太多的利潤了也不至于賠錢吧。
九、開發商不敢開降價的頭
開發商一直認為,房地產市場永遠是最火的市場,是銅墻鐵壁,無堅不摧、固若金湯。他們從來都是面對其他行業趾高氣揚,如果高調的姿態一旦低沉下去,日后就很難抬起頭來。如果房價砸下來沒有頭兒,開發商都要去跳樓了。槍打出頭鳥,誰都明白,當年萬科當了降價的老大,但全國只有一個王石,可人家是老大,有制定規則的權利,其他的開發商尤其是小開發商,誰先降價容易在行業立不住腳。
十、開發商降價也沒人說好
開發商降價矛盾重重,不但對自己沒有任何好處,上面九個困惑都由開發商自己承擔,而且購房者不但不領情,可能還會說開發商活不下去才會降價,此外同行人當然也不會對你說好。于是開發商,咬咬牙,硬撐著吧,就死抗到底了!
總之,好像整個樓市跟開發商沒關系似的,他們似乎總有一臉的無奈和滿腹的委屈,把房價不降的責任都推到別人頭上。不過話說回來,其實他們一直都活在恐懼和幻想當中,雖說暴利腰纏萬貫,可他們也是一個可憐的群體呀!
上一篇:本站報道:市場觀望受害的首先是建筑行業與農民工
下一篇:開發商揭秘高房價怎樣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