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大同區政府顯然偷換概念,兩頭占便宜。一方面以棚戶區改造的名義征地,不僅以最低的經適房標準補償,而且享受了各種稅費減免;另一方面卻以商品房形式出售,大賺差價。但大同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孫有斌仍對財新《新世紀》記者堅決否認,“肯定沒有這樣的事,我們不敢這么干,經適房還是經適房。”
2009年住建部等五部委聯合下發的《關于推進城市和國有工礦棚戶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中規定:棚戶區改造公益性強,對于配套建設的商業、服務業等經營性設施用地,必須以“招拍掛”方式出讓。嚴禁將已供應的經適房、廉租房用地改變用途,用于商業住房等開發建設。
大同區的幾個棚戶區改造項目,均未經過土地“招拍掛”,政府收儲后就直接用于商業開發,顯然已經違反了政策規定。不過,現有國家政策對棚戶區改造中配套商業、服務業等經營性開發的比例并沒有明確規定。正是這一點,也給了地方政府鉆營的空間。
黑龍江省建設廳行政執法監察局局長王生曾請訪民理解政府的壓力,“國家不可能有‘三邊政策’,但2011年全國下達了1000萬套保障房計劃,黑龍江省承辦了83萬套,是全國最大的。”
孫有斌則很無奈,“國家確實明令禁止‘三邊政策’。但黑龍江由于氣候原因施工期短,加上今年保障房任務非常重,雖然禁止,但下面確實都是這么干的,領導也都知道,我們也很無奈。”其間區政府也曾試圖瓦解這十戶“釘子戶”,單獨找小張和老宋談條件,遭拒。
對于最后的解決方案,他們也有預期,區里擔心的是答應他們后,之前搬走的人也來找,所以最可能的方案是和政府簽陰陽合同,表面上按每平方米1100元的標準賠,但實際上執行更高市場價。“以前也有人這么干過,好像也只有這一種辦法了。”老宋說。
公開資料顯示,黑龍江省今年83萬套保障房中,大慶市任務量為7344套。年初,住建部與各個省市政府負責人簽訂了軍令狀,要求全國1000萬套保障房于11月底前必須全部開工,開工量未達標省份的相關領導將被問責。但如大同區政府這樣以保障房之名,行商品房之實,其上報的保障房開工量必然大量摻水。而全國的保障房開工總量又有多少是如此構成的呢?
在封條被撕毀的第二天,老宋等人去大慶市建設局交涉,在建設局領導的辦公室碰上了大同區政府領導。老宋因此判斷,市里和區里是通過氣的,對于前腳貼封條,后腳撕封條的做法,市建設局并非不知情。
上一篇:七里河區15棟近百米高的違建樓盤陷入拆除困境
下一篇:河北望都攜蒙牛乳業陷入一場違法征用農田漩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