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開發商現在是真的很缺錢。”有開發商補充說。據這名開發商介紹,目前有兩類開發商最缺錢,一類是攤子鋪的比較大的上市公司,當初沒想到這種市場情況,定的銷售額、利潤較高,現在要給股東兌現報業績了,拿不出來了,不要說業績拿不出來,保命都夠嗆。比較典型的就是綠城,現在頻頻出讓項目,如果錢沒緊到一定程度,不會把外灘那么好的地段出手的。
還有一些上市公司愛面子,資金緊張沒這么公開,但私下里緊鑼密鼓地開源節流,在銷售上,對一些特定客戶折扣能打到6折。還有一類是資金本來就不太雄厚的中小公司,融資渠道少,銷售又不好,真正是熬日子。據他所知,京城一個開發商因為年底銀行、施工單位等各方債主都找上門來,而他們2011年下半年只賣了十幾套房,資金缺口一個多億。
偷工減料是常用手段
據業內人士介紹,即使開發商降成本,也不是隨意降,以至于傷害到工程的結構質量,因為畢竟有政府驗收呢,另外,如果讓業主知道了,也不會輕易收房,是給自己找麻煩。那么,開發商容易在哪些方面“縮水”呢,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道出了其中的秘密。
首先是室外公共部位,包括一些社區配套、園林、市政設施等。其中最好運作的是園林,尤其是高檔項目的園林,成本從2000萬元降到1000萬元很容易,比如把一些原定的樹齡較長、樹冠較大的植被換成樹齡較短、樹冠較小的;把一些名貴的水杉、法桐等樹種換成國槐;把立體的坡式綠化變成平面的,另外再減少一些雕塑、小品等
其次是弱電系統,弱電系統對于一個小區來說是附加值比較高的部分,好的一套設備幾百萬,差的一套幾十萬元也能用。有弱電工程師向記者介紹說,2011年,不少小區紛紛在這一項上做減法,比如把一套自動感應的汽車出讓橫桿換成人工的;把360度監控的云臺換成普通射槍式監控頭;把索尼的中控系統換成國產的……
最后是樓體公共部位,包括樓體的屋頂、外墻、大堂裝修、門窗、電梯等,比如本來是LOW-E中空玻璃,換成普通平玻;本來是高速電梯,變為低速電梯;本來是用大理石鋪公共空間,改成瓷磚了……這些都和安全無關,也不在國家監管的范圍內,短期內差別不大,但是最終消費者還是會受到影響。
這些做法,是針對已開賣的項目或樓座,因為更改余地比較小。對于還沒開賣的新項目和樓座,開發商可能會降低整體的定位,如精裝標準、外墻、戶型面積等,以迎合市場對低總價產品的需要。對于這樣的項目,購房人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項目的公攤面積,比如有的項目建筑面積93平方米,但套內面積可能比其他項目90平方米的戶型還小。
對于開發商的這些“偷工減料”的貓膩,北京市京華律師事務所的李洪云律師說,這種現象以前也出現過,但因為近期房價降低,開發商資金緊張,問題更普遍了,相關的咨詢和案例明顯增多,隨著2012年一些項目的入住,問題更會凸顯出來。
上一篇:蘇寧環球擲重金奪地王 一度深陷虛假宣傳漩渦
下一篇:杭州規劃局創造嘉里地塊建設項目六年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