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江壹號”是丹東市新城區的房地產項目,今年5月,該項目的開發商就曾公開聲稱,在已經開盤的樓盤中,“在均價上漲10%的情況下形成了逆市搶購,銷售額超過4億元”。
7月19日,記者造訪了濱江壹號項目。售樓處王小姐告訴記者,該項目住宅均價4500元/平方米,別墅8000~9000元/平方米。“別墅還只剩幾十戶,其余全賣完了。”
7月20日,丹東市房產局向記者口頭提供了該市房價的一組統計數據,“2011年,丹東市內房屋平均價格為3495元;2010年,市內房屋平均價格為3243元。”也就是說,一年內丹東房價增幅為7.8%。
房產局的姜科長向記者解釋說,該數據是根據每月的房屋銷售總價除以銷售面積,再逐月計算平均數得出的。不過,記者了解到,丹東市尚存有數量不等、售價低于商品房的“公產房”、“回遷房”和保障房,房產局未指明是否將它們也納入了統計范圍。
李立明告訴記者,丹東房價上漲,特別是新區房價上漲“一定程度上有外地人在丹東做購房投資的原因”。“本地人除非有實力才會去新城區買房,買也是做投資。”一名丹東居民也這樣對記者說。
不過,丹東市房產局稱,雖然該市存在一些外地購房者,但他們尚不足以影響整體房價,“外地購房者占丹東購房者整體僅10%,主要來自省內和東三省,很少有從大城市過來買房的,也沒有發現從北京、上海、浙江過來炒房的人。”
對于丹東房價走高的現實,房產局解釋說,相比京滬深等大城市,“丹東小,一兩個大一點的樓盤開盤,對房價影響都會比較大。”“房價起點很低,漲一點幅度也會顯得特別大。”
業界普遍認為,由于受到限購令的影響,一線城市被擠出的炒房資金涌入二三線城市,這是拉動二三線城市房價上升的重要原因。巧合的是,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丹東在2010年下半年疑似出現過外地人大手筆搶購房產的案例,“去年浙江人來這里(新城區)一次買了200多套房,每人買三四套。”李立明多次對記者說起此事。
外界判斷,丹東極有可能被列入實施“限購令”的城市名單之中。
國家統計局的抽樣數據顯示,2010年上半年,丹東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7203元;同時,工資性收入是該市居民的收入主體,占收入總體的53.2%。
“丹東的房子不像是給本地人蓋的。”談到丹東房價時,該市居民王先生這樣向記者表示。王先生每月收入2000元,“工資漲得沒有房價快,好像永遠買不起房子。”他說。
丹東房產局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員向記者表示,由于人工費、材料費和土地出讓費構成的房價成本上漲,“未來房價不大可能大幅度下降,可能會維持平穩發展。”他透露,“新區每平方米的成本攤到了2000元以上。”
事實上,限制房價的措施早在今年4月份已經實施。丹東一家二手房中介公司的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說,賣房人有兩套或兩套以上的住房,要繳納個人所得稅,買房人要購買第二套房屋,契稅也要增加,總體上,“房屋轉讓差額的20%都要交稅。”
記者在與丹東房地產從業人員交流中發現,“限購令”是當地業界時下最關注的話題。李立明及其同事也認為,如果出臺限購令,房地產中介會間接受到較大影響,“首先是新房交易量下降,隨后波及到二手房市場。道理明擺著,人們無法買二套房,二手房交易也會減少。”
不過,這次調整似乎沒有影響到當地房價,一個月后,丹東仍以同比9.7%的房價漲幅位列全國首位。
上一篇:購房置業"微時代"來臨
下一篇:土地流拍和信貸緊縮雙壓使開發商陷資金鏈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