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銀監會召開2011年第三次經濟金融形勢通報分析會,部署下一階段的重點工作。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指出,下半年要加強平臺貸款和房地產信貸風險防控。
會議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更加注重走款方式的實質性合理,確保信貸資金最終不被挪用。
劉明康強調,要深入推進平臺貸款風險防控不動搖。用科學的機制讓風險早暴露、早發現、可度量和早干預,嚴格依據有關要求,控制新增貸款風險。審慎開展與地方政府之間的戰略合作,加強土地抵押貸款管理,切實根據現金流覆蓋情況分類計提風險資本。
在信貸規模緊縮的大背景下,房地產開發商融資不外乎兩個渠道,除了直接高息借款外,就是借道房地產信托等方式來募集開發資金。不過,在借貸和信托兩個行業里,幾乎有著一個較為普遍的標準,房地產開發商通過信托募集資金的,融資成本每年都在20%以上。這也難怪,趙鑫原本并不為公司高管看重的融資公司工作經歷,會在今年如此吃香。
趙鑫最近正忙著四處與融資方談判,核心就一個——若融資兩億元究竟要付多高的成本。
不過,趙鑫卻坦言最近工作壓力越來越大,監管層嚴防死守房地產信托,想要打“擦邊球”通過審批已越來越難,這也難怪趙鑫會感慨“錢越來越難借,利息越來越高”。缺錢的房地產市場
近年來,細心的市民或許已發現,昆明多了好些個塔吊林立的建筑工地,一片片高樓拔地而起。不過,半年多過去了,昆明樓市并未迎來想象中的扎堆開盤現象,反而是土地拍賣時流拍屢屢出現。而有機構統計,在短短月余間,因購房者無法正常辦理銀行按揭貸款而申請辦理退房(車位)手續的達33筆之多。
先是備受業界關注的原昆明市政府土地交易一波三折,處于昆明CBD絕佳位置的地塊,第二次拍賣因報名人數不足而流拍。而最近熱點的環湖東路半島地塊,第一批13宗土地9宗流拍,4宗僅以起價成交,而第二批土地則因報名人數不足而被迫取消。其余的小宗土地和城中村土地交易,也均以起價成交或是流拍告終。即使成功交易的土地,開發商拿地熱情也并不高,僅有一位競買人應價,其余參與競買人則表現尤為冷靜,多數土地交易會都冷清、快速收場。
這也成為銀行收緊房貸的一個信號。在銀行過往的零售信貸業務中,個人住房按揭貸款一向都是“一枝獨秀”。2010年年末數據顯示,不少銀行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在零售信貸中的占比在50%以上。現如今,這個占比數據已有了大幅下降。從中信銀行昆明分行提供的數據可以看到,截至5月底,該行共發放個人貸款1576筆,金額6.37億元。其中住房貸款僅693筆,貸款的金額也才2.6億元。不難看出,個人住房貸款不再“一枝獨秀”。據了解,基本上銀行都將個人業務的側重點放在了個人經營性貸款方面。
土地競買人冷靜的背后,究其原因與資金鏈緊張不無關系。更讓房地產開發商頭疼的是近期屢屢出現的土地流拍現象。
云南泰興隆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顧剛說,今年以來央行連續三次加息,而事實上從去年開始,開發商從銀行融資已經幾乎不可能,資金短缺是開發商面臨的最致命問題。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近期土地交易頻頻遭遇流拍,原因都是報名人數不足。而事實上,有的地塊確實有中意的買家,但因在規定期限內開發企業未能按時繳納競價保證金,只能失去買地機會。該人士表示,目前很多中小開發商因為資金因素都追求周期短回報快,可限購令使得樓盤銷售困難,資金也無法很快回籠。
由此可見,缺錢使得開發商拿地受阻。除了資金因素,市場預期也是一個方面,目前開發商對未來市場預期普遍不看好,在嚴厲的樓市調控政策影響下,開發商拿地也很謹慎。
繃緊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們并不擔憂沒人來申購,現在民間流動的資金太多了,房地產限購、股市低迷,這些資金都正在自謀新出路。”一家信托公司云南區域負責人說,6月份房地產信托成立規模為243億元,占比為49%,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同樣是最高,達到了10.06%。此外,從已成立產品的平均預期年收益率來看,房地產信托依然以9.72%位居收益冠軍。
這種說法也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可,馬先生此前就在為自己手里的500多萬元閑散資金苦惱。“放在銀行肯定不劃算,通過擔保公司借給他人又擔心到期收不回來。”馬先生說,一番權衡后他決定將錢投向房地產信托。
上一篇:鴨綠江邊“空城”矗立 丹東房價限購下順勢而起
下一篇:香港新誘惑“以房養老”比拼內地“養兒防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