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養兒防老成為這個時代最鮮明的特點時,香港出現了新的養老方式,以房養老。
在香港,一般退休年齡為65歲。由于香港沒有養老金,因此普通人退休之后需要自尋出路,不會得到政府的任何資助。當然,政府也會考慮給予低收入家庭一定的福利補貼,但這個補貼要考慮家產、家庭整體收入,以及個人收入等方方面面,簡單地說,如果不是夠慘的話,是拿不到任何資助的。
但在香港,仍有不少老邁的單身人士,或是不愿生育的老夫妻,他們老后無依無靠,年輕時買了套房子,超過了領取社會綜緩的水準,不如干脆逆按揭,把房子抵押給銀行,領取生活費至身故。這樣既有地方住,又有生活費領取,不失為一種生存策略。隨著香港老齡化社會的形成,越來越多的中產階層將步入退休年齡,屆時可能也會有更多的人選擇以這種逆按揭方式來解決自己的生活費。
有人可能會說,香港特區政府為何不干脆推行更為有效的養老金機制?事實上,這也是香港政府文化與內地不同之處。在香港,從政府到民間,都已經相當習慣于自力更生——盡管不少政黨要求特區政府加強養老,但是政府一直不為所動。
在民間,也常常能見到銀發蒼蒼的出租車司機,或是年邁的餐廳服務員。在金融海嘯之后,歐洲債務危機爆發,更是令特區政府對于用公共財政支持全額養老產生擔憂。
事實上,有一定家產(只要超過18萬元,就沒有福利可拿),但沒有工作的退休人士,只能吃老本。而香港特區政府的逆按揭,從某種程序上可以視作一種變相的福利補貼。
“養兒防老”一直是中華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一個傳統觀念,不過香港特區政府打算向這個觀念發出強有力的挑戰。
由香港特區政府通過外匯基金全資擁有的“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下稱“香港按證公司”)自7月11日起推出一項名為“安老按揭計劃”的新貸款項目,希望通過這個計劃,讓香港的老人用其自有的住房來提供生活費。
這個計劃被坊間稱為“逆按揭”計劃,指的是與一般按揭不同,一般按揭是貸款人交月供給銀行,到期后房子歸貸款人所有;而逆按揭之下,是銀行向貸款人“交”月供,到期后這個房子歸銀行所有——當然,貸款人也可以選擇到期時還清所有的月供加雜費,仍然把房子所有權收歸自己。
據香港按證公司披露,該計劃已經得到7家銀行、85家律師行的支持。
但從實際效果來看,未必能獲得市場熱捧。對于一個60歲的香港居民來說,如果其擁有一套已經還完貸款的房子,那么還不如直接將這房子拿去出租更佳。目前在港島區,面積約30平方米的小公寓,也能租到7000元左右,如果是更大一些,價值400萬的公寓,租金更可能高達15000元——遠遠超過香港按證公司能提供的月供額。
究竟這個完全新鮮的計劃如何實施?日前,筆者向參與該計劃的香港東亞銀行進行了一次詳細的咨詢。
從程序上看,逆按揭計劃比一般按揭要求嚴格一些。參與者必須是年滿60歲以上的香港居民,其抵押的房子需已付清了貸款,另外,該樓的樓齡不得超過50年——在香港,一般銀行對于50年以上的房子不再提供貸款。
考慮到不少老香港人在簽合約方面可能有弱勢,特區政府還要求,參與該計劃的人必須找安老按揭輔導法律顧問進行咨詢,在獲得律師的證明書之后才能與銀行簽署合約。當然此舉會增加貸款人的成本3000~5000元(港元,下同),但實際上,這筆律師輔導費可以不用馬上交,而是在最后需要還款時再交。
接下來的就是銀行對房子估價,確定可以發給老人的月供。在這過程中,銀行要考慮借款人的年齡,貸款的期限,以及申請之時由香港按證公司確定的一個貸款利率。
東亞銀行的職員舉例說,在目前的情況下,一個65歲的香港老人,如果其房子估值100萬,他想終生獲得貸款,那么他可以每月拿到2000元生活費。“如果他只想拿10年,那么每個月可以獲得4400元左右;如果是15年,可以拿到3300元,年限越短,月收入越多。”該職員說。
上一篇:土地流拍和信貸緊縮雙壓使開發商陷資金鏈窘境
下一篇:陜西漢中廉租房陷入一次性繳納30年房租的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