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商業地產去庫存的壓力加大,開發商越來越多考慮通過自己持有,減輕銷售壓力。剛開業的浦東嘉里中心盡管配套了擁有上海最大會議和宴會場地的五星級酒店,周邊的新建公寓售價也已經達到46000~75000元/平方米,但開發商依然選擇持有而不是出售182套能俯瞰世紀公園的服務式公寓。
商業地產數量大增
21世紀不動產上海區域中心的統計顯示,截至10月末,商業地產存量連續3個月攀升至1028.6萬平方米的年內最高峰。其中,商鋪存量597.8萬平方米,辦公樓存量430.8萬平方米。而辦公樓存量明顯擴大,9月末環比增量22.6%,10月末環比增量49.4%。
此前,商業地產曾是投資客的“樓市避難所”,上海3月份以后商業地產的成交量就較2、3月份大幅增長,7、8月商業地產的成交量甚至超過了普通住宅,成為樓市調控下開發商的“救命稻草”。
但是,好景不長,在上海等地銀監會明確叫停未竣工商業地產的按揭貸款后,商業地產的成交量開始大幅下滑,出現了比住宅更為嚴重的積壓趨勢。
以最近10個月的平均成交量統計,目前上海的寫字樓和商鋪庫存總量需要32個月才能消化完。而目前上海商品住宅庫存量,按今年前10月的月平均成交水平,完全消化只需要15個月。機構的統計顯示,11月上海商鋪的預計供應量還將新增100萬平方米。
另一投資者大規模撤退的是豪宅項目。在8月份前上海的高端住宅項目成交情況尚可,10萬元/平方米的頂級住宅,甚至出現了成交量較去年大幅上漲的熱銷景象。但進入9月之后,豪宅同樣開始出現成交銳減。據21世紀不動產統計顯示,2011年前10月全市單價在4萬元以上的高端住宅累計成交2492套,銷售面積52.8萬平方米,同比分別回落6.2%和11.7%。
投資型物業前景黯淡
萬科總裁郁亮在2011年10月曾明確地向記者表示,房地產市場已經入了“下半場”,萬科要蓋“有人住的房子”。而此前,很多開發商更傾向于蓋有人投資的房子。在不同類型的房地產項目中,“升值”和“前景”總是開發商最樂意談的內容。
業內人士明確向 記者表示,那些曾經專為投資者購買開發的項目,目前上市必定虧損。在整個上海,現在銷售的2009年高地價項目不到十個,由于開發成本過高,開發商也難以調整產品定位。唯一能做的就是擱置這些產品的開發、銷售,先開發企業旗下其他低成本、能快速周轉的產品,等市場時機成熟以后再銷售那些高成本的項目。
陳晟則認為,那些資金比較緊張的開發商,也有可能會轉讓那些“地王”地塊,以賣血求生。此前,上海也已有過“地王”項目被轉讓的情況。但在投資客大規模撤退之后,專門“為投資客蓋的房子”未來的市場預期將被畫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上一篇:謝國忠直言樓市將進入冰河世紀應盡快賣掉空房
下一篇:“海外物業”將以豐厚回報分流中國房產投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