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廣州市場上投資與自用需求的比例為3:7,那深圳的這一比例則要達到7:3”,陳厚橋表示,與廣州市場相比,深圳一直存在著相當高比例的投資需求,在商業項目出售方面,近年來并沒有出現較大幅度的變化,所以代理商業項目無助于房產中介應對目前的低迷局勢。
在“一母同胞”的深圳中原大面積關店時,廣州中原地產的日子卻好過得多,僅是停止開店,而不用大面積關店。不過,全行業的低迷,使得當地的中介也已經開始提早轉型,傭金收入更高的商業地產,成為轉型的主要方向。
深圳中原地產關店60家
據中原地產華南某負責人透露,其在深圳已經關閉了60家店鋪,關閉的60家門店每月至少可為公司節約成本900萬元。“中原目前在廣州的策略是保持現狀,停止開店,但并沒有裁員或者關店”,在問及中原在廣州遭遇的情況是否與深圳類似之時,中原廣州項目部總經理黃韜向記者透露。
與深圳相比,中原在廣州的情況則出現了較大反差,據其透露,目前尚無裁員或者關店的計劃,但已經停止開店。中原在廣州的“過冬”策略則是在業務方面作出調整,更多地實行一二手聯動或者代理商業項目,盡管如此,中原也坦言此舉并非長久之計,業內普遍認為,無論采取何種應對策略,“保生存”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根據記者此前的報道,中原在深圳預計將關閉60家門店,裁員1000人。按照相關統計,此前被深圳媒體稱為地產中介行業“老大”的中原在深圳擁有380家門店。日前,記者從中原地產華南董事總經理李耀智處了解到了最新情況。“主要是深圳的成交量萎縮得太厲害了”,李耀智表示。
據李證實,目前中原在深圳確實已經關閉了60家門店,其中包括一些暫停營業的店鋪,目前尚在營業的店鋪數量在300多家,他還表示,如果成交量進一步萎縮,年后可能還會有“調整”。同樣屬于華南區域的一線城市,中原卻在廣州和深圳遭遇了不同的情況。
二手房市場交量急速下滑
統計顯示,2011年11月份,深圳二手房市場依然冷清,共成交3027套,雖然環比10月微漲4.49%,但同比2010年11月卻大降66.07%。據中原地產透露的數據,按照正常水平,深圳二手房每月應該成交6000~8000單左右,但2011年第四季度以來,已經急速下滑至每月2500單,下滑幅度已經超過50%。
按照中原自己的統計,在其關注的6大城市中,有5個城市的二手住宅成交面積較峰值水平回落超過50%以上,其中就包括深圳。而廣州市官方統計則顯示,前11月,廣州二手住宅的交易登記面積為567.16萬平方米,同比僅減少24.7%。
在深圳中原大舉關店之時,廣州似乎沒多大動靜,李耀智表示,“廣州的一二手聯動和商業項目做得不錯,業績也比較好”。黃韜也向記者透露了這一情況,他表示,不到迫不得已,在廣州不會關店。
據悉,中原目前的調整主要是在商鋪方面,高力國際董事陳厚橋對此表示,代理商鋪的傭金普遍要比代理二手住宅“高很多”,這些項目對目前的房產中介的吸引力還是比較大的。目前商業項目的出售比例正在逐步上升,但出租市場上租金的上漲幅度并不大。據陳厚橋透露,平均來說,目前商業項目的售價同比漲幅已經達到了15%。
但這也許僅是針對廣州市場而言,在業內人士看來,由于一直以來廣州市場的自用需求占據著相當大的比例,導致商業項目方面投資需求一直受到“擠壓”,而在售價上漲較快的情況下,一部分投資需求也得以釋放。
業內人士解釋關店潮
按照黃韜的解釋,目前中介關店主要是考慮3方面的因素,一是是否出現虧損,二是所在區域是否具備較大的發展空間,此外,還得視公司層面的策略而定。按照李耀智透露的情況,單店每月的成本在15萬~18萬元,因此,中原關閉的60家門店每月至少可為公司節約成本900萬元,長期來看,這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反觀目前的產出情況,按照目前2.5%的傭金計算,每月至少有3單成交額在200萬元以上的 “業務”才能基本保本,但現實情況是,深圳每月僅2500單的成交,卻要遭遇幾千家的中介店鋪“瓜分”,多數店鋪出現虧損不可避免。
接受記者采訪的幾位業內人士均持上述觀點,李耀智表示,一般重復的店鋪都會關閉,因為在交易活躍的時候會選擇在同一區域多開幾家門店,但在目前成交回落的情況下,重復開店已經顯得不切實際。
但他同時強調,無論采取何種策略,“止虧”是首要目的,而對于轉向一二手聯動和商業項目的做法,他坦言,由于商業項目存在著較大的不穩定性,所以也并非長久之計,還要視市場情況考慮是否作出調整。
上一篇:二手房市場跌入行業低谷介入“新房開發”領域
下一篇:三四線或成樓市“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