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建立健康平穩發展的房地產市場,關鍵是要增加有效供給。而“國五條”的目的是打壓和抑制需求,如果不把二手房交易放在增加供給里面,又怎么能增加供給?二手房是一手商品房供應不足時的一個重要補充,美國的二手房交易就遠高于一手房交易。
“國五條”中有一個是用戶籍制度來限制買房者的購房權利,而“十八大”在提到城鎮化時強調要改變戶籍制度。所以,“國五條”并不是完全按照“十八大”精神辦事。另外,“十八大”二中全會特別強調,政府要減少對微觀經濟的干預,而實際上國務院仍然在不斷加強這種干預,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很難看到城鎮化在未來能取得更大的實質性進展。
人的城鎮化
過去推動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三大動能人口紅利、改革開放和全球化在逐漸減弱,城鎮化被寄予厚望,被認為是未來十幾年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
一提到城鎮化,很多人會認為它就是房地產化,這是個錯誤的理解。我認為,城鎮化最重要的是人的城鎮化,而不是居住的城鎮化。當然,在中國城鎮化里面也包括了居住的城鎮化,所以房地產市場一定會受到城鎮化的影響,但關鍵的還是人的城鎮化。
按照國際上通行的城鎮化衡量標準,城鎮化不是指你住在城市,而是指就業與收入來自于城市。所以我們看到,在歐美就業統計中會區分農業就業和非農就業。如果你的就業是來自于城市,即使你住在農村,你的勞動生產活動也算在第三產業或第二產業里面。但在中國不一樣,居住地和就業往往是連在一起的,因為我們不能隨便到農村購買土地,中國的土地制度導致城鎮化和居住城鎮化是連在一起的。
現在有很多農民工的勞動就業已經在城市,但是他的勞動保障、財產權利和人身權利還在農村,他的土地和宅基地還在農村,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的話,這種城鎮化就是“偽城鎮化”。中國目前第一產業的勞動就業比例依然很高,接近40%,但它創造的GDP卻只有10%,存在嚴重的不對稱。所以,人的城鎮化關鍵是要解決就業,即你的收入來源于城鎮化,而不管你是否居住在城市。
我們都知道美國的卡特總統,他的居住地在農村,但他的勞動就業不在農村,他獲得的收入來源不在農村。所以,美國的城鎮化和中國的城鎮化有很大的不同,中國“偽城鎮化”的結果就是,城鎮化和農村的土地制度相聯系,使得在城市就業的人必須居住在城市。
大城市之辯
北京雖然實施著嚴格的戶籍限制,但依然有大量的人涌向北京,到底是什么因素導致了這種人口的流動呢?
一般而言,壟斷資源在哪里,哪里就一定會成為發達城市。北京不僅是政治權力中心,還集中了全國最好的醫院、最好的大學,所以,北京自然成為對所有人都極具吸引力的城市。
在北京2020年的規劃中,預計2020年北京的人口是1800萬,土地供應目標也是按照這一人口目標劃撥的,而北京的實際人口現在已經超過了2500萬,北京吸引人口的能力和它容納土地是不匹配的。世界各國的首都幾乎都是這樣的情況,東京有將近3500萬人,韓國的首爾、俄羅斯的莫斯科和印度的孟買等都集中了眾多的人口,這些地方的就業和創造財富的機會多,吸引人口的能力自然也強。
那么,如何解決大城市人口膨脹與土地約束之間的矛盾呢?紐約采用了高房價的方法,當一些人不能承受紐約的高房價時,他們就會選擇在紐約之外的地區居住,高房價抵御了市場經濟條件下完全自由的人員進入。但在中國似乎正相反,中國政府希望房價越低越好,這反而容易讓更多的人進入城市,使得一些城市擴大到無法忍受的地步。
另外,北京還存在一個奇特的現象,聚集了大量的退休官員。中國歷史上有告老還鄉,即使曾經是宰相,退休了也得告老還鄉。而現在的中國都把老干部拉到北京來居住。
上一篇:鄭州二手房過戶創單日之最 工作人員加班休克
下一篇:太原市保障房手續不全或無手續的工程不準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