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面對全球經濟復蘇乏力、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機構頻頻下調主要經濟體增長預期、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等新形勢,新一屆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其中,在涉及房地產調控、財稅體制改革、淘汰過剩產能等具體方面時,行政調控會否陷入歷史怪圈、本輪改革能否取得預期效果等諸多問題,廣受社會甚至是世界各國的關注。
樓市新政
在史上最嚴的新“國五條”的壓力下,為何“地王”仍然頻出?房價為何依舊上漲?
今年初春,房地產新“國五條”閃亮登場,但并未使市場再次陷入嚴冬。
7月10日,國土部下屬的中國土地勘測規(guī)劃院報告稱,新“國五條”及其細則的效果應驗了“再而衰,三而竭”的規(guī)律,商服、宅地市場上漲勢頭未能遏制,反倒維持高位運行。
中國指數研究院 (以下簡稱中指院)的監(jiān)測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300個城市住宅用地推出及成交量同比分別增長13.2%、11.4%,一線城市增長最為明顯。從價格上看,全國300個城市住宅用地樓面均價同比上漲36.6%,各地 “地王”頻現,房企拿地積極性未減。
雖然自二季度以來,決策層鮮有關于樓市的表態(tài),但卻暗流涌動,以房產稅為核心的長效調控機制正在謀劃之中。據獲悉,包括杭州在內的幾個城市已經在擬定房產稅試點方案,待國務院批準后,或將在下半年落地。
行政調控效應遞減明顯
今年上半年,隨著新“國五條”細則落地,也宣告房地產調控進一步趨緊,抑制熱點城市投資投機需求再度升級,北京、上海等城市配套細則相對嚴格,其他絕大多數城市基本延續(xù)了“國五條”的政策方向。
然而,房地產市場高燒仍難退,百城均價絕對水平創(chuàng)新高,自4月起均價超過萬元,環(huán)比連續(xù)13個月上漲,近3個月漲幅持續(xù)收窄,同比連續(xù)7個月上漲且漲幅持續(xù)擴大。
中指院常務副院長黃瑜說,上半年成交量為近4年同期最高,“國五條”出臺后的第二季度,成交量降幅明顯小于2010年的“國十條”。
據統(tǒng)計,今年上半年,50個代表城市住宅月均成交2522萬平方米,與2010年~2012年同期相比增幅均超過35%,處于近4年同期最高水平。
與此同時,“地王”頻出也觸動著購房者的神經。以上海為例,5月9日,上海浦東新區(qū)世博會地區(qū)拍賣的其中兩個地塊,樓面單價接連刷新該市年內單價 “地王”。20天后,上海總價地王又被刷新,北京福潤天成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以46億奪得長寧區(qū)新華路街道地塊,溢價57%。
鏈家市場研究部張旭說,新“國五條”的沖擊逐漸被消化,住房需求依然十分旺盛。2013年上半年的市場較2012年出現明顯變化,雖然受到新“國五條”細則沖擊,但政策環(huán)境和市場環(huán)境都比較穩(wěn)定,購房者預期較為一致,市場熱度升高,需求集中釋放。
此外,不錯的銷售情況在房企業(yè)績中也得到體現,鏈家統(tǒng)計顯示,2013年6月,萬科等23家發(fā)布月度成交信息的房企的銷售業(yè)績合計958.3億元,環(huán)比增長5.8%。25家主流房企上半年銷售額合計5338.7億元,同比增長45.9%。
新一輪房地產調控并未引起驚濤駭浪,甚至有“空調”之勢。多位業(yè)內人士均認為,這已經是本輪房地產行政調控第五次升級,市場多方主體都已經有了抗體,調控效應遞減已十分明顯。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表示,在市場短周期步入上行通道后,即便是有新政施壓,樓市也不可能立即大幅降溫,2013年震蕩上行加高位盤整的可能性較大。同時,就算多數指標可能逆轉下行,估計最快也要等到四季度。
長效機制正在謀劃之中
在新“國五條”細則出臺后,決策層的注意力似乎鮮在樓市停留,政策再次進入真空期,但從各地方的動向不難看出,一系列長效機制卻正在積極謀篇之中。
黃瑜表示,作為長效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房產稅改革試點范圍擴大、新型城鎮(zhèn)化戰(zhàn)略落實、土地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配套制度或將在下半年逐步落實,房地產業(yè)中長期運行環(huán)境已發(fā)生轉變。
上一篇:房產稅收再度“捆綁”地方財政 支撐經濟發(fā)展
下一篇:多地過半收入由房地產貢獻 成地方財政掌中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