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提要:北京市土地整理儲備中心數據顯示,截至1月22日,北京共出讓經營性用地8宗,獲得土地收入176.72億元,同比去年16.48億元增長972%。除此之外,北京加大供地力度或與國土部把“專項督察低供地率的省市”列為2013年重點開展的工作之一息息相關。
北京市土地整理儲備中心數據顯示,截至1月22日,北京共出讓經營性用地8宗,獲得土地收入176.72億元,同比去年16.48億元增長972%。
一位熟悉情況人士介紹,北京等大城市突然加快供地,與日前國土部開展的要對“供地率低城市”進行專項督察有關。在日前召開的國土資源工作會議上,國土部提出要加快供地,抑制2013年房價快速上漲,對于供地落實率低的城市進行專項督察,并進行處罰。
督察壓力下的供地潮
“相比往年的1月份,今年1月份不管是推地的速度、數量以及優質地塊的占比情況,都有很大的提升”,北京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介紹,每年的上半年,尤其一季度,常是地方政府供地的低谷,但是在樓市調控格局下,傳統的供地格局發生了變化。
蘭德咨詢總裁宋延慶稱,北京加大供地力度,一方面是為了彌補去年供地不足對未來供應的“虧欠”;另一方面,也是看好年初的土地市場,在2012年業績向好,開發商資金鏈緩解后,補倉的意愿也較為強烈。
除此之外,北京加大供地力度或與國土部把“專項督察低供地率的省市”列為2013年重點開展的工作之一息息相關。
記者自國土部獲悉,有關專項督辦工作的具體辦法和罰則正在緊張制定當中,專項督辦的省、區、城市的名單尚未最終確定。
北京2012年未完成年度供地計劃,成為繼2011年后連續第二年完不成供地計劃。
亞太商業不動產學院院長朱淩波在亞太商業不動產學院、萊安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2012第三屆中國商業不動產思想盛典”上表示,北京2013年供地壓力很大,為了完成商業供地任務,多數采取商業住宅混住的方式供地,而這很影響商業,尤其持有商業發展。
張大偉介紹,在土地市場轉好時,北京一推好地肯定會造成市場哄搶,并推升為“地王”,采取招標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穩定地價。8宗經營性地塊的溢價率均不高,均未觸碰國土部的溢價率紅線。
嚴防招標腐敗
值得注意的是,8宗經營性地塊清一色均采取招標方式出讓,而在招標的土地供應模式下,8宗經營性用地中,7宗由國企競得。其中,海淀、昌平兩宗優質地塊被一二級土地聯動開發商-京投聯合體以93.5億元的資金收入囊中。
“招標可以不出地王,不被國土部關注,但是會滋生腐敗和內幕交易,這八塊優質地塊都被北京國資房企拿下,其中京投集團幾天內連續拿下玉淵潭和東小口兩個優質地塊,就已經說明了這一問題。”上述熟悉情況人士如是說。
更令人稱奇的是,京投集團下屬上市公司京投銀泰(600683.SH)股票在宣布其拿下玉淵潭地塊的前一天大漲10%以上,漲停。
“這些現象都已經說明了招標出讓地塊暗藏尋租、腐敗的空間,需要高度重視,公開透明制定游戲規則。”上述熟悉情況人士表示,國土部應該高度關注因為催促地方供地而可能帶來的各種不符合招拍掛規則的情況抬頭。
宋延慶認為,招標的土地供應模式更方便為國企、和一二級聯動提供拿地便利,比如一級開發企業可以通過提高門檻,修改更適于自己拿地的招標規則,把其他開發商剔除在外。
“不過,這也能理解,”宋延慶表示,國企承擔了大部分低利潤的保障房任務,需要地方政府承諾一定的拿地便利,與此同時,一級土地開發商耗資幾十億去為政府承擔一級土地整理開發的工作,被許諾二級市場的拿地便利也無可厚非。
此外,宋延慶也稱,政府也會算賬,以玉淵潭地塊為例,如果是首開拿下該地塊,最后也需要返還給京投38個億一級開發總成本,由京投競得,采用一二級聯動機制,可能政府實際獲得的土地收益會更高。宋延慶亦強調,土地一級開發和二級出讓是兩個合同,具體如何分成還是看買賣雙方達成的協議。
實際上,上述接近國土局的人士介紹,一二級聯動不利于供地,會加劇土地市場不公平,早在2005年就要求被剝離,但是在利潤驅動下,仍無法規避,比如對于取得一級開發權的經濟實力比較雄厚的公司,可能同時也會注冊一個二級市場的房地產開發公司參與二級市場競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