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認貸不認房” 奠基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
發布時間:2014-10-09 來源:0352房網 編輯:木子
摘要:9月30日,
央行、銀監會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
住房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通知的核心包括兩點:一是解除限貸,二是擴充按揭
貸款資金來源,且專款專用。有業內人士認為,這個舉措會在一定程度上刺激
樓市,但央行解除限貸
新政更深層次的作用實則是為
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的建立而進行的金融奠基。
2014年以來,各地陸續取消樓市
限購政策,盡管各有難言之隱,但業內人士更愿意相信這是地方政府在還權于
市場。盡管北上廣深“鐵嘴鋼牙”地表態要嚴格執行限購政策,但隨著限貸政策的解除,其限購政策距離土崩瓦解已是不遠。
限購、限貸政策的取消,說明樓市融入中國經濟新常態的步伐已勢不可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特征是,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
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各種矛盾和問題相互交織。
當前的樓市也正處于這“三期”疊加的特殊時期:房地產行業增速從“黃金時代”進入“白銀時代”;房地產公司處于結構調整的陣痛期;房地產調控的長效機制正處于醞釀中,但
不動產登記制度已經讓市場感受到了長效機制的威力。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
數據顯示,8月份
房價同比漲幅創下20個月最低,且一線
城市同比漲幅明顯收窄,當月環比跌幅進一步擴大,顯示樓市單邊下跌態勢愈加明顯。
現在,
房地產市場低迷,各地在取消限購的同時,一再強調要確保首套房信貸,而恰在此時,央行解除了限貸政策,并鼓勵
銀行擴充按揭貸款資金來源,且專款專用。這些措施將使得游走在“崩潰”邊緣的樓市重新煥發生機,但政策力度并不會使得房地產市場出現強勢反彈。
在金融政策為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進行奠基之后,這一機制應抓緊建立推出。這需要完善稅收、信貸等經濟和法律手段,同時也應在完善住房和住房用地供應體系、
房地產稅收制度、金融制度和推進
住宅產業化等方面推出具體措施。
現在,房地產正在按照分類調控的原則進行,
一線城市以外的地方政府救市力度越來越大,一線城市的高端住宅市場
價格逐步放開,
保障房供應量越來越大,同時中央層面仍在推進長效機制
建設,如房地產稅立法、不動產統一登記、住房信息聯網等,這些措施將共同構成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樂譜。
解除限購、限貸,把本該屬于市場的資源配置權還給市場,政府固然會經歷削權的陣痛,但只有這樣,才能“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