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息對普通民眾產生多面影響 房貸壓力減小
發布時間:2015-05-11 來源:0352房網 編輯:木子
摘要:個人
住房公積金5年以上
貸款利率由
調整前的4%降為3.75%左右,商業貸款基準利率也由調整前的5.9%下調為5.65%左右。一般來說,
公積金貸款或商業
房產的貸款、還款利率是跟
央行的基準利率掛鉤的。
中國人民
銀行決定,自2015年5月11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5.1%;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25%,同時結合推進利率
市場化改革,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3倍調整為1.5倍;其他各檔次貸款及存款基準利率、個人
住房公積金存貸款利率相應調整。
名詞解釋:
1、存款利率,是指客戶按照約定條件存入銀行帳戶的貨幣,一定時間內利息額同貸出金額即本金的利率。有活期利率和定期利率之分,有年/月/日利率之分。
2、貸款利率,是指借款期限內利息數額與本金額的比例。我國的利率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管理,中國人民銀行確定的利率經國務院批準后執行。 貸款利率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利潤在借款企業和銀行之間的分配比例,因而影響著借貸雙方的經濟利益。貸款利率因貸款種類和期限的不同而不同,同時也與借貸資金的稀缺程度相聯系。
3、所謂降息是指銀行利用利率調整,來改變現金流動。當銀行降息時,把資金存入銀行的收益減少,所以降息會導致資金從銀行流出,存款變為
投資或消費,結果是資金流動性增加。一般來說,降息會給股票市場帶來更多的資金,因此有利于股價
上漲。降息會推動企業貸款擴大再生產,鼓勵消費者貸款購買大件商品,使經濟逐漸變熱。
降息6大影響與普通民眾息息相關
1、去銀行存錢,利息變少了
此次央行降息,1年期的存款基準利率由調整前的2.5%降為2.25%,意味我們以后去銀行存款,利息會減少。比如50萬元存銀行1年定期,利息就整整少了1250元。同時,存款利率浮動上限由基準利率的1.1倍擴大到了1.2倍(若商業銀行用足上浮區間,則上浮后的存款利率與調整前的水平相當),則給各家商業銀行更大的自主空間,銀行間形成差別化利率競爭的態勢。其實也是件好事,存錢可以“貨比三家”,選擇利率更高的銀行來打理自身的財富。
個人住房公積金5年以上貸款利率由調整前的4%降為3.75%左右,商業貸款基準利率也由調整前的5.9%下調為5.65%左右。一般來說,公積金貸款或商業房產的貸款、還款利率是跟央行的基準利率掛鉤的。因此,此番基準利率的降低對于一些想要
買房的個人和家庭來說,房貸壓力變小了。比如買房時商業貸款100萬,貸款期限30年,利用等額本息還款法,降息后每月月供減少260元左右,總利息共減少了9萬元左右。
3、生活消費更加活躍
降息,意味著利息可能減少,使銀行的存款流轉到消費和投資方面。單從消費方面來看,國家統計局曾對中國消費者信心的調查顯示,2014年10月
城市和農村消費者信心指數分別為102.0和106.9。通過此次降息會促進消費,預計消費者信心指數在未來會有所上升,這也有利經濟總體向上發展。
4、民眾理財會有更多選擇
央行降息直接影響到投資產品,利好較大的主要有
房地產、水泥建材鋼鐵等資產負債率較高或資金流動性壓力較大的行業;其次對股市和債券市場也利好,但嘉豐瑞德理財師提醒大家,股市和債市風險仍不可忽視。在家庭資產配置方面,穩健理財方面的投資也不可少,除了優選定存、國債,還可以選擇固定收益類產品,風險低,投資收益也不錯。
不過,降息會對以貨幣基金為主要投資方向的余額寶等互聯網“寶寶”類產品和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造成一定的影響,預計此后兩類產品的收益會將下行,建議大家謹慎選擇。
5、股市影響:六大行業受益明顯 最利好地產股
分析稱,降息直接利好高負債率行業,比如地產、基建、有色、煤炭、證券等行業。但銀行業能否享受降息利好還有待觀察。
降息最大利好的板塊就是房地產板塊。因為,對于當前房地產行業來說,貨幣
價格高和資金壓力大是兩個最重要的矛盾。上次降息后,市場迎來一輪
購房潮,房地產企業的資金面壓力有所緩解。如今,再次降息,不但會促進購房者購房,也會降低企業成本,故對房地產股來說是重大利好。
6、貸款環境寬松 創業投資更容易
此次降息,銀行放松了貸款要求,民眾貸款更加容易,貸款的成本也降低了。獲得了財務支持,會使得更多具有能力的人,更愿意去創業、去做投資來獲得更多的經濟收入。雖說降息后民眾從銀行貸款更容易,貸款的金額也放寬,但是銀行的貸款審批流程一直很復雜,意味著民眾也并非那么容易貸到款。部分人還需從一些非銀行的金融機構進行貸款才行。
此次央行降息,旨在降低社會
融資成本,傳導到投資理財市場,除了整體利好
樓市外,對銀行理財、股市、債券、基金等都會產生不小的影響。雖然央行降息,但有定存習慣的人暫時無需緊張忙著“存款搬家”。
隨著各家銀行的利率可能展開的差異化競爭,未來在存款時,消費者可“貨比三家”后進行選擇,以獲取更高的收益。此外,存款保險條例已在征求意見,即將出臺,銀監會在2014年12月4日又下發了《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大家密切關注并及時研判
政策走向,在理財方面仍需做到理性,最好采取組合投資策略,分散風險,實現收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