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網上做了一次關于房價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1946名網友有一半認為杭州將出現退房潮,而某網站的一次全國性調查顯示,有94%的網友表示,下半年擔心樓市泡沫破裂,將不會考慮購房。
署名“小狐貍的紅尾巴”的網友說,“當年買房子的時候,整天擔心房價會不會再漲啊,整天求爺爺告奶奶地祈禱房價不要漲,再漲就買不起了!勒緊褲腰帶買了房子之后,又開始祈禱利息千萬不要漲啊,再漲就還不起貸款了!利息一上調,就感覺從身上割塊肉似的。
剛買的房子,花了那么多錢,房價就跌了,感覺好吃虧啊。我知道這么說肯定有些還沒買房子的同志會嗤之以鼻,但這確實也是心里真實的想法。看著現在什么青啤啊時光里啊都才賣7000多,心里真是不淡定啊。”
但先期購房者們的苦衷并未博得輿論同情。一位網友認為,這些購房人心態不對。“市場經濟有漲有跌,當時漲得那么瘋狂為什么要湊熱鬧去買,現在下跌了就要退差價,如果上漲你們補差價嗎?”
而一些仍然買不起房的消費者甚至將憤怒發泄給了這部分群體:“房價就是讓他們丫給鬧的!憑什么只能升不能降?當時沒人逼你們買啊。你買股票跌了,買期貨賠了,沒一個人去鬧去吵。買房子跌了就找開發商索賠?無稽之談啊!”
“我給你舉一個例子吧,2009年,北京昌平曾經有一個樓盤開盤時標價20000元,結果20天后就降到了8000元,引發了老業主的不滿,轉而起訴。但是最后敗訴了。”北京市隆安律師事務所首席房地產律師鄭磊告訴記者。
8月中旬,同在通州的華業東方玫瑰的先期購房者因不滿開發商的降價行為,展開了一場討要賠償的維權活動,開發商在向老業主提出相應的賠付方案后才勉強平息事端。
在杭州,9月15日,杭州透明售房網在同一天出現505套退房大單。在山東青島,開發區某樓盤,6月份和7月份竟然撤銷了49單網上合同。另一家位于長江東路附近的樓盤,5月份開盤以來,一共才成交了42套新房,而撤單量達到了15單。
青島房地產業內人士龍江告訴記者,為了在降價后挽留先期購房者,青島在CBD和嶗山區的幾個新盤,只能用送黃金、送車位、送優惠、送鉆石來彌補了
浙江大學房地產教授陳信勇認為,從定價機制來說,房地產市場是市場定價,開發商可以自行調價。在法律上,法律只保護開發商與購房人的契約,對房價上漲或者下跌無法保護。“房屋升值后,開發商也沒有要求業主分紅,因此先期購房者要求退房維權的想法于情于理都說不通。”
“至少我認為,現在很多購房者感到受傷,其實更多是心理層面的,他們購買的房屋絕大多數是沒有貶值的。從2008年房價下跌的絕對值看,廣州、深圳、北京等主要城市房屋均價仍然在1萬元以上,并非大幅下跌。而從2003年以來,全國商品房價格也是一直走高的,可以說絕大多數前期購房者享受到了房地產紅利的好處。”韓孟認為,買房不再是“穩賺不賠”的買賣,購房者“購房就升值”的舊思想也該換一換了。
但看著尚未竣工便已經貶值幾十萬元的房子,王宇說,她并不恨樓市調控政策,但是她總有上當受騙的感覺。“不管是開發商、媒體,還是當地政府,都在‘忽悠’這里好,這里的房價會越走越高,售樓人員還有口頭承諾,我才急迫地買了房,但現在誰為當初說的話負責?難道只說一句這是市場經濟行為就把我們打發了?”
陳信勇則提醒說,房價下跌可能帶來的社會矛盾激化以及由此引發的群體性事件,應該引起政府的足夠重視,至少在未來房地產銷售宣傳當中,要提醒購房者可能存在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