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摘要:中小城市存在大量空置房,一線城市卻房源緊張。數據平衡現狀下的需求不平衡,未來的房子還夠嗎?
房產,已經不僅僅是一種資產,更是中國老百姓的一種信仰。近期,中金公司研究部房地產組公布了一組測算數據,2017年末中國城鎮住房總存量261億平方米,共計2.7億套(不含集體宿舍)。家庭戶(不含集體戶)戶均住房1.13套,其中城區僅1.07套。
其中中金公司研究部董事總經理、首席中國宏觀經濟分析師易峘表示,戶均1套房并不“充足”。
中國城鎮家庭到底有多少房子?
由于人口普查、官方數據的誤差,再加上一些未公布的數據,人均甚至戶均的房產準確數一直沒有定論,據澤平宏觀研報考慮到上述因素后估算,2018年中國城鎮住宅存量3.11億套,套戶比約為1.09,總體比較平衡。
但是為何易峘表示仍不充足呢?客觀來講,有一定的道理:
1、“城鎮化”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如按戶籍人口算,2017年城鎮化率僅為42.3%。也就是說雖然大城市的農民工多,但是他們買不起房,只是長租在城市里,沒有自住房。如果按常住人口計算鎮化率,是明顯慘了水分的。但隨著未來城鎮化率的提高,城鎮住房需求將大增,1.09的套戶比,這種平衡很容易被打破。
2、根據國家統計局2015年抽樣調查數據,存量住房套型結構偏小,一居和二居室占比達62%,而四居室及以上占比僅7%。而天風證券的調查樣本數據也顯示,一居和二居室占比超過50%。看得出,隨著放開二胎和老舊小區改造、拆遷等,未來改善型住房需求空間很大,房屋供應仍然處于緊平衡狀態。

3、雖然套戶比總體平衡,但這畢竟只是樣本數據,也是平均數,并不能代表真實情況。澤平宏觀研報據人口普查數據測算,最低20%的城鎮家庭僅擁有約6%的住房面積,而最高20%的家庭戶擁有約40%或更多的住房面積。也就是說,數據上總體平衡,但真實的需求嚴重不平衡。
未來的房子,夠嗎?
馬云說過,未來的房子會到白菜價。這種說法未免有些夸張,但有一個事實不可否認,那就是在我們的下一代或者下下一代,房子將不再是稀缺品。
1、隨著不少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棚戶區改造接近尾聲,城區的人基本都會住上商品房或安置房,屆時改善型住房需求將邊際減少。
2、90后,00后一代將是手握N套房的一代。爺爺奶奶一輩留下的老房子,加上父母輩一代留下的房產,再加上有條件的會提前買的婚房,一個城市獨生子女一般至少有3套房,結婚的話兩戶人家少說也有5套。但房子再多,你也就睡一張床,除非像大城市的房產那樣能出租,否則將長期空置。
所以你會看到,在許多中小城市都存在著大量空置房,而一線城市房子又緊張的不得了。最終的結果,就是中小城市的人賣房,去換更貴的大城市的房,這又加劇分化趨勢。所以說中國人并不是沒有容身之處,而是理想無處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