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輪樓市調控下,國內已有36個城市實施了限購政策。雖然各界對限購政策褒貶不一,但實踐證明,限購在供需矛盾比較突出的情況下,對遏制房價的惡性上漲和過度投資特別是投機,還是起到了積極、重要的推動作用。目前,一線城市房價上漲的勢頭得到了有效遏制,部分城市還出現了平穩下降的良好局面。應該說,如果沒有限購政策,這種現象是難以在短期內出現的。
國務院要求房價上漲過快的二三線城市也要執行限購政策同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已經開始調查分析部分二三線城市和中小城市房價快速上漲的成因,并據此草擬新一輪的限購城市名單。
我們也注意到,今年以來出臺的一系列樓市調控政策,如差別化信貸政策、稅收政策、土地管理政策等,有的在短期內作用非常有限,有的則容易產生誤傷。特別是差別化信貸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耽誤”了不少自住性需求,應當說,這不是樓市調控所希望達到的結果。相比之下,限購政策雖然行政意味較濃,但正面作用明顯,負面效果很小。就這個意義上看,擴大限購是目前相對有效且實用的手段,或者說是負面作用最小的一種調控手段。
由于一線城市的住房投機被有效遏制,投機資本快速進入到人均收入、購房支付能力更低的二三線城市,令部分二三線城市房價迅速上揚。在這種情況下,將限購擴大到房價上漲過快的二三線城市是及時的,也是必須的,不僅可以進一步彰顯樓市調控的決心,還可以對開發商和炒房客形成更大的威懾。同時,擴大限購、遏制房價的惡性上漲,還可以對控制和管理通脹產生積極作用。雖然按照目前CPI的統計方法,房價不會對CPI產生直接的拉動作用,但是高房價卻可以通過推動房租上漲、增加房貸支出等間接拉升CPI。因此,控制房價上漲也是控制和管理通脹的需要。
需要提醒地方政府的是,要想不進入限購城市之列,一方面要嚴格控制房價的繼續上漲,另一方面要加快保障房的建設力度。只有房價穩定了、保障房建設任務完成了,并形成了良好的機制,限購政策才會退出。否則,限購的周期會拉得很長,這不是市場各方希望看到的結果。
更重要的一點是,目前樓市正處于商品房交易僵持、保障房尚未有效入市的關鍵階段。如果放松調控,不僅會使房價重新回到惡性上漲的狀態,還會動搖地方政府建設保障房的決心,使3600萬套保障房打“水漂”,讓政府的公信力受到嚴重影響。擴大限購范圍、遏制房價的惡性上漲與炒房投機的繼續蔓延,能夠進一步促進房地產市場的穩定,為保障房建設爭取時間、創造機會。
上一篇:曾金:“蝸居”成為這個時代最鮮明特點
下一篇:陳思進:中國房價目前究竟什么時候會跌